“遇到狠人了!”北京,一男子花399元买了一件羽绒服,可收到货后,不仅打差评说里面没有绒,还要求商家仅退款,商家一气之下顺着收货地址找到了男子,一看商家动了真格的,男子当场改口:我那是开玩笑的! 商家这边一看,订单金额不算小,还被这么指名道姓地说产品有问题,群里还有不少人看着,生意没法做了。跟买家沟通了好几次,对方都一口咬定衣服没绒,态度还挺硬。商家也是真被逼急了,不知道哪儿来的魄力,直接顺着收货地址找了过去,找上门的时候手里还带了把刀,不是要干嘛,就是来个当场自证清白。 到了买家楼下,商家也没多废话,当着围观人的面,一刀就把那件羽绒服划开了,里面的填充物瞬间露了出来,明眼人一看就知道,确实是羽绒,虽然可能不是顶级的,但绝对不是买家说的“没有绒”。这一下,买家当场就没话说了,之前的强硬态度全没了,支支吾吾地改口说:“我那是开玩笑的”。 这话一出口,围观的人都觉得挺无语的。一句“开玩笑”,就能随便给商家打差评、毁人家声誉,还利用平台规则申请仅退款,换谁是商家都得气炸。这事儿听着像段子,可细琢磨起来,根本笑不出来,背后全是现在网购市场的糟心事。 就说399块钱买羽绒服这事儿,咱们普通人都觉得,这个价位能买到件含绒量高的正经羽绒服了吧?但内行人都知道,想花三五百块钱买到国标“90绒”,就是按国家规定含绒量90%的羽绒服,基本上跟撞大运差不多。 正经的白鹅绒原料,一公斤就得八百块往上,再加上衣服的面料、里料、设计、做工,还有商家的营销费用、店铺租金这些成本,一件真正的90绒羽绒服,光成本就不止三百多了。商家总不能做亏本买卖,所以低价号称“90绒”的,要么是绒子含量虚标,要么就是往里面掺了不少化学纤维“飞丝”,凑重量、充蓬松度。 可别以为只有低价货不靠谱,高端货照样有猫腻。上海消保委之前查过那些上千块甚至三千多的羽绒服,结果查出不少鸭绒冒充鹅绒的,还有绒子含量跟标注的差一大截的,各种花招让人防不胜防。官方抽检的数据更直接,标称“90绒”的产品,不合格率都快到三成了。 现在“90绒”这三个字,哪儿还是什么质量保证啊,说白了就是商家用来吸引顾客的噱头。 也难怪买家会怀疑衣服没绒,现在市场上鱼龙混杂,大家早就没了信任感。但反过来,买家不分青红皂白就指控商家,还在群里大肆宣传,用“仅退款”施压,这也不是正经的维权方式,更像是利用平台规则欺负商家。 信任这东西一旦碎了,就很难再拼起来。 商家这边,被冤枉了之后,没别的办法,只能用上门划衣服这种最原始、最激烈的方式自证清白。换个角度想,要是商家没这么“狠”,或者没那个时间精力上门,可能就只能吃个哑巴亏,退了款还坏了名声。 正经做羽绒服,原料、做工都得花钱,利润薄得很。可要是掺点“飞丝”、虚标一下含绒量,成本能降一半还多,利润立马就上来了。就算被查到了,大不了换个店铺名称、换个商品链接,接着卖;就算被罚款,那点钱跟赚的比起来,根本不算什么,顶多算是做生意的“手续费”。 当老实做生意的赚不到钱,投机取巧的却能赚得盆满钵满,那愿意守规矩的商家只会越来越少。到最后,受伤的还是咱们普通消费者,想买件靠谱的羽绒服,得睁大眼睛比价、看评价、查检测报告,还得担心买到假货;而商家也得提心吊胆,怕遇到恶意差评、恶意退款的买家。 这事儿比冬天的寒风还让人闹心,要是再这么下去,买家不敢放心买,商家不敢安心做,整个市场都得乱套。真希望能有人好好管管,提高造假的代价,让老实做生意的能赚到钱,也让消费者能买得放心,不用再为一件羽绒服的真假扯皮,更不用逼得商家上门划衣服自证清白。 信息来源:法治进行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