埃及不买了,印尼不买了,泰国也不买了,这一连串的操作下来,怎么给人觉得这事像是在

一桐评这个去 2025-11-17 22:03:21

埃及不买了,印尼不买了,泰国也不买了,这一连串的操作下来,怎么给人觉得这事像是在玩一样?   麻烦看官老爷们右上角点击一下“关注”,既方便您进行讨论和分享,又能给您带来不一样的参与感,感谢您的支持!   歼-10C这款国产战机,在巴基斯坦已经打出了名气,实战中不仅把印度的飞机击落,自己还毫发无伤,一下子成了巴基斯坦空军的“新宠”,这本该是一张漂亮的出口名片,可惜到了国际军售市场,却屡屡碰壁——不少国家看过、谈过、摸过,最后却还是没有下单。   美国在军售市场一直是大玩家,它不仅靠先进装备吸引买家,更擅长用军事援助、后续保障、配件供应等手段,把买家牢牢绑在自己的体系里,比如埃及,表面上看对歼-10C兴趣很大,各项细节谈得差不多,甚至连导弹和预警机都想一块买,但美国一出手,马上用高额军援和关键配件“卡脖子”,让埃及不敢轻举妄动,因为一旦得罪美国,现役的美制战机可能很快就变成“地面展品”,整个空军运转都会受影响,和美方捆绑太深,哪怕歼-10C再便宜、再好用,埃及也只能放弃。   泰国的情况又有点不一样,虽然也考察过歼-10C,但他们手里已经有一整套瑞典鹰狮战机的体系,从飞行员培训到后勤维护都很成熟,要是突然换成中国装备,原有流程就得推倒重来,光是体系转换的成本就让人头疼,更别说泰国一直在中美之间维持平衡,贸然引进中国战机,容易引发外交上的麻烦,相比之下,继续用熟悉的装备最省事,风险也小。   印尼曾经对歼-10C很感兴趣,甚至详细研究了性能数据,但他们最终还是转向土耳其买隐身战机,其实不是土耳其的飞机多先进,而是土方愿意打包转让生产线和无人机工厂,让印尼有机会搞本地化生产,印尼之前就吃过被美国断配件的亏,这次更看重自主掌控权,歼-10C虽然性能优越,但中国并没有开放那么多技术转让,印尼在权衡利弊后,选择了更能提升本土军工的方案。   除了这些直接的政治和体系问题,军购决策还有不少“潜规则”,比如大国之间的外交交换、产业补偿、技术转移,甚至是经济合作的“捆绑销售”,法国卖阵风战机给印尼时,不仅提供了本地化组装,还推动产业链合作,顺带拉动了不少本地经济,泰国选择瑞典的鹰狮,也有“中立”国家的形象加分,买家国家往往不只是买飞机,更是买一套外交关系、产业合作和长期保障。   有的人觉得歼-10C出口不畅,是因为技术还不够成熟,其实这完全是误解,歼-10C在巴基斯坦用实战证明了自己的实力,性能指标在同级别战机里很有竞争力,价格也比西方同类产品有优势,可惜军购市场看重的不仅是这些,像美国的F-16,几十年来遍布全球,后勤网络、配件供应、训练体系非常完善,法国阵风靠着利比亚等地的实战参与,拿下了不少新订单,买家买的不是“纸面数据”,而是“用着放心”。   有些国家其实很想摆脱“被别人卡脖子”的日子,伊朗直接下了大单,人民币结账也没问题,乌兹别克斯坦也在努力摆脱俄罗斯和法国的影响,这种需求正在变多,但短期内,想要彻底打破西方装备的垄断,难度不小,因为体系转换本身就是一项大工程,不仅要新建指挥系统、培训维护人员,还要保证后勤和弹药供应的连贯性,很多国家的军队高层、技术人员都在西方体系下受训多年,对新体系天然有些排斥。   技术转让也是一把双刃剑,中国曾经在对外合作时碰到一些仿制和技术外泄问题,现在对关键技术的保护更为谨慎,买家希望拿到更多生产和维护自主权,供货方又得防止核心技术被扩散,这里面的博弈也很微妙,像土耳其之所以能在军售市场混得开,就是靠着灵活的技术转让和本地化合作,满足了不少国家“自己动手、丰衣足食”的愿望。   中国想要让歼-10C等高端装备在国际市场上走得更远,光有性能和价格还远远不够,更要在外交上增加互信,探索更灵活的合作模式,比如分阶段技术转让、本地化生产、长期培训和维护等,这样既能让买家更安心,也能降低体系转换带来的风险,未来如果中国能逐步打破体系壁垒,建立起国际化的后勤保障和训练服务网络,歼-10C这样的高性能战机自然会有更大的市场。   信息来源:新浪财经《埃及不买,印尼不买,泰国也不买,歼-10C明明封神了,为啥没人买呢?》    

0 阅读:86
一桐评这个去

一桐评这个去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