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日韩媒体称:“一旦开战,中国将会被打得溃不成军,中国目前看似拥有很强的军力,但

云景史实记 2025-11-17 11:07:54

美日韩媒体称:“一旦开战,中国将会被打得溃不成军,中国目前看似拥有很强的军力,但却有着很大的缺陷。”最显著的一个缺点就是“没有真正的战斗经验”。   他们似乎陷入了一个老旧的认知误区,觉得只有真刀真枪上过战场才算有战斗力,却忘了现代战争早就不是靠拼战场打卡次数定胜负,核心拼的是体系作战能力、科技装备水平、人员训练强度和后勤动员保障,这些维度里,中国军队的硬实力早就站在了世界前列,所谓 “没实战经验” 不过是他们自欺欺人的借口。 就说美国吧,打了二十年阿富汗战争,砸进去 2 万多亿美元,死了 2300 多名美军士兵,还有近 4000 名承包商丧命,受伤的美国人超过两万。 结果呢?2021 年撤军时那叫一个狼狈,喀布尔机场爆炸,十几个美军当场丧命,一百多平民无辜惨死,塔利班转眼就卷土重来,阿富汗一夜回到原点。 这哪是 “经验”,分明是花钱买教训,还是没买到的那种。更讽刺的是,回国的美国士兵自杀人数比战死的还多,这场仗打下来,军队士气跌到底,民心更是丢光了,这样的 “实战经验” 有啥可吹的? 还有越南战争,美军投了 58 万兵力,花了 4000 亿美元,死了 5.8 万人,最后还不是灰溜溜撤出西贡,输得明明白白。这些例子摆着,还说 “实战经验” 是万能的,这不就是骗自己吗? 再看看现在的战争到底是怎么打的,俄乌冲突这活生生的教科书就在眼前。 赫尔松战役里,乌军靠着精准打击俄军的补给线,把安东尼夫斯基大桥炸得没法用,俄军物资送不上去,再能打的部队也得饿着肚子打仗,最后只能有序撤退,75% 的重装备都差点丢在河边。 这说明啥?现代战争里,后勤断了,再有经验的老兵也白搭。还有阿夫迪夫卡争夺战,双方一天出动三千多架次无人机,侦察、炸坦克、搞自杀式攻击,谁的无人机多、抗干扰能力强,谁就占优势,这种打法跟几十年前的战场完全两码事。 更别提德国、美国这些国家,打了没多久就军工告急,炮弹生产赶不上消耗,前线士兵等着弹药救命,后方工厂却供不上货。 别以为咱们几十年没打大仗,军队就闲着了,那真是想错了。解放军每年几百场实战化演练,比真打仗还较真。 在朱日和基地,有专门的 AI 蓝军,拿着最先进的装备跟红军对着干,电磁干扰、无人机蜂群攻击全用上,就是要把部队往死里练。 高原上大雪封山的时候,咱们的 15 式轻型坦克照样能在海拔 4500 米的地方精准打击,直 - 10 直升机在那边超视距就能毁伤目标,毁伤率高达 92%。 海面上,055 大驱、052D 驱逐舰成建制列装,十年就服役了 25 艘 052D,年均造 10.8 艘主战舰艇,是美国的 6 倍,江南造船厂一家的产能就比美国所有船厂加起来还多 1.3 倍。 空军的歼 - 20 现在都超过 200 架了,月产能能到 8 架,而美国的 F-35 因为有缺陷,一年才造 90 架,这差距明摆着。 更别说咱们的 PHL-191 火箭炮,射程能到 500 公里,打出去误差不到 10 米,覆盖台海全域绰绰有余,这精度比以前的炮弹准多了。 还有体系作战能力,这才是现代战争的核心,不是靠单个士兵能打就行。去年 “联合利剑” 演习里,咱们的合成旅通过北斗导航和 5G 通信,多兵种跨域协同攻击,从发现目标到打击,反应时间不到 15 分钟。 这就像咱们家里的电器联网,电视、空调、冰箱能一起联动,军队里的雷达、导弹、战机也能无缝衔接,一个指令下去,千里之外的目标就能被摧毁。 反观美国在阿富汗,看似有经验,却连战略目标都搞不清,盲目空袭、后勤拉垮,各兵种之间配合乱成一锅粥,这就是没体系的下场。 咱们还有 “反介入 / 区域拒止” 体系,靠着卫星网、电子战和精确制导,美国航母敢来耀武扬威,咱们精准点穴就能让它掂量掂量,根本不用拼人命。 后勤和动员能力更不用多说,这可是咱们的老本行。去年江西的国防动员演练里,部队在山地没油了,地方的油罐车立马就到;有士兵 “受伤”,地方医院的专业分队几分钟就赶到包扎后送,还能用无人机救被困人员。 平时咱们的运 - 20 运输机和直 - 20 直升机能快速投送兵力,西藏军区用无人机空投物资,效率比以前高 3 倍。 真到了战时,民用船舶能改军用,铁路 70% 能转运输军用物资,这种军地一体的保障能力,美国、日本根本比不了 俄乌战场里,西方军火库都掏空了,订单排到几年后还供不上,咱们这边工厂一开工,武器弹药就能源源不断送往前线,这就是底气 美日韩媒体这套 “没实战经验就不行” 的说法,就是自欺欺人。时代早就变了,战争拼的是科技、体系、产能和保障,这些咱们一样都不缺 美国打了那么多仗,有经验吧,还不是在朝鲜、越南、阿富汗接连失败?现在还想用老眼光看中国军队,根本就是看不清现实。所谓 “溃不成军”,不过是他们害怕被超越,编出来骗自己的谎言罢了

0 阅读:1
云景史实记

云景史实记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