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孙鞅,是卫国宗族旁支后裔,爱好法家刑名之学。他在魏相公叔痤手下做事,公叔痤了解

有匪君子尔尔 2025-11-16 20:19:23

公孙鞅,是卫国宗族旁支后裔,爱好法家刑名之学。他在魏相公叔痤手下做事,公叔痤了解他的才干,但还没有推荐。在公叔痤病时,魏惠王来看望公叔痤,问道:“您如果不幸去世,国家大事如何来处理?”公叔痤说:“我手下任中庶子之职的公孙鞅,年纪虽轻,却有奇才,希望国君把国家交给他来治理!”魏惠王听后默然不语。公叔痤又说:“如果国君您不采纳我的建议而重用公孙鞅,那就要杀了他,不要让他离开国家。”魏惠王许诺后告辞。公叔痤又急忙召见公孙鞅道歉说:“我必须先忠于君上,然后再照顾属下;所以先建议惠王杀你,告诉你。你赶快逃走吧!”公孙鞅摇头说“国君不能听从你的意见任用我,又怎么能听从你的意见杀我呢?”终究没有出逃。魏惠王离开公叔痤,果然对左右近臣说:“公叔痤病入膏肓,太可怜了。他先让我把国家交给公孙鞅去治理,一会儿又劝我杀了他,岂不是自相矛盾吗?”公孙鞅到了秦国后,靠宠臣景监推荐见到秦孝公,陈述自己富国强兵的策略,孝公大喜过望,从此与他共商国家大事。 十年(公元前359年),公孙鞅想变法改革,秦国贵族都不赞同。他对秦孝公说:“对一般人,不能和他们商议开创的计划,只能和他们分享成功。讲论至高道德的人与凡夫俗子同俗,要成大业不能去与众人谋划。所以圣贤之人只要能够强国,不用效法旧传统。”大夫甘龙反驳说:“不对,按照旧章治理,才能使官员熟悉规矩而百姓安定。”公孙鞅说:“普通人只知道安于旧习,学者往往被所知限制不能自拔。这两种人,让他们做官守法可以,但不能和他们谋划旧章之外开创大业的事。聪明的人制订法规政策,愚笨的人只能受制于人;贤德的人因时而变,无能的人死守成法。”秦孝公说:“说得好!”便任命公孙鞅为左庶长。于是制定变法的法令。下令将人民编为五家一伍、十家一什,互相监督,犯法连坐。举报奸谋的人与杀敌立功的人获同等赏赐,隐匿不报的人按临阵降敌受同等处罚。立军功者,可以获得上等爵位;私下斗殴内讧者,按其轻重程度处以大小刑罚。致力于本业,耕田织布生产粮食布匹多的人,免除他们的赋役。不务正业因懒惰而贫穷的人,全家都成为国家奴隶。王亲国戚没有获得军功的,不能享有宗族地位。明确由低到高的各级官阶等级,分别配给应享有的田地房宅、奴仆侍女、衣饰器物。使有功者获得荣誉,无功者即使富有也不能显耀。 法令已详细制订但尚未公布,公孙鞅怕百姓不信任,于是在国都的集市南门立下一根长三丈的木杆,下令说有人能把它拿到北门去就赏给十金。百姓们感到此事奇怪,没人敢搬。公孙鞅又说:“能拿过去的赏五十金。”于是有一个人拿着木杆到了北门,他立刻获得五十金的重赏。这时,公孙鞅才下令颁布变法法令。 颁布变法令一年后,秦国百姓往国都控诉新法使民不便的数以千计。这时太子也触犯了法律,公孙鞅说:“新法不能顺利施行,就在于上层人带头违犯。”太子是国君的继承人,不能施以刑罚,便将他的老师公子虔处刑,将另一个老师公孙贾脸上刺字。第二天,秦国人遵从法令。新法施行十年,秦国路不拾遗、山无盗贼,一片太平,百姓勇于为国作战,不敢再行私斗,乡野城镇都得到很好治理。这时,那些当初说新法不便的人中,有些又来说新法好,公孙鞅说:“这些人都是乱法的刁民!”把他们全部驱赶到边疆。此后老百姓不敢再议论法令。

0 阅读:6

猜你喜欢

有匪君子尔尔

有匪君子尔尔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