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丽文如果真的敢于任用“黄复兴”的人担任国民党副主席的话,那就说明郑丽文很可能会在三年后亲自参与台湾大选! 国民党近年来在台湾政坛的处境并不乐观,连续选举失利让党内资源分散,年轻选民流失严重。2024年台湾地区领导人大选和地方选举中,国民党席次大幅缩水,仅剩不到半数议席,基层组织面临重组压力。郑丽文作为中生代代表,早年从学运转型政坛,在立法院任内以推动两岸议题和民生法案闻名。她此次参选党主席,强调党内团结和资源整合,获得中生代与部分保守派支持。10月18日党主席选举中,她以65122票得票率50.15%击败郝龙斌等对手,当选新主席。这次胜出标志着国民党从资深派向中生代的过渡,但也暴露派系协调的难题。郑丽文上任后迅速动作,11月1日全代会将成为正式交接节点,她需在短期内稳住基本盘,避免党内分裂加剧。选举结果公布后,蓝营内部开始评估她的领导风格是否能重振党势,尤其在民进党执政疲态显现的背景下。 人事布局是郑丽文上任后的第一道关卡,她选择在10月22日公布首波名单,显示出高效执行力。李乾龙回归担任副主席兼秘书长,此人曾任国民党秘书长,熟悉党务运作,负责行政协调。另一副主席季麟连则来自前黄复兴党部主委背景,这项任命直接点燃政坛讨论。黄复兴党部成立于1956年,由蒋经国主导,成员多为退役军官和军属家属,长期掌控国民党铁票仓库。2022年朱立伦主政时期,该党部被解散,改组为退伍军人服务委员会,军系影响力一度低迷。季麟连作为退役上将,曾在黄复兴任内组织基层动员,执行力强,但也因2022年参加统促党活动唱红歌而备受争议。郑丽文此举并非随意,而是针对国民党选举弱点,她需借军系的组织纪律性和投票忠诚度,弥补年轻选民缺口。名单公布后,党内反应两极,有人赞赏稳军心,有人质疑老派回归会排斥新生力量。 黄复兴的回归意义超出单一任命,它反映国民党试图重拾传统基本盘的策略。过去几十年,黄复兴成员遍布军眷社区,提供稳定票源,尤其在南部县市选举中作用显著。解散后,军系散入地方支部,影响力虽存但碎片化。郑丽文拉拢季麟连,等于重启这股力量,让其参与核心决策,而非边缘化安置。这与她个人风格形成互补,她在立法院时以立场鲜明、语速急促著称,常引发辩论,但也积累政治资本。军系的纪律文化可为她的执行力提供后盾,帮助整合党内资源。当前台湾政局,民进党内部矛盾渐现,执政倦怠感上升,国民党若能抢先稳固组织,未尝无翻盘机会。但挑战在于平衡多派系,国民党不止军系,还有地方派系、经济团体和知识蓝,各方盘根错节。只靠军系难赢大选,却不可或缺于党内初选。郑丽文的第一步棋已落,观察者认为这预示她对未来选举的野心。 10月24日,郑丽文1公布第二波名单,张荣恭和萧旭岑加入副主席行列,前者长期负责两岸政策,强调统派立场;后者为马英九办公室主任,与北京高层有密切联系。李哲华则任副秘书长,处理日常党务。这些人选多为统派或本土保守派,回避亲美势力,显示郑丽文在意识形态上的倾斜。10月26日,她赴花莲参加国民党团结大会,与党团总召傅崐萁等地方领袖会面,讨论县市党部重组。这波动作针对2026年地方选举,旨在加速基层体系布局,避免上届失利重演。国民党地方席次从2022年的多数降至2024年的少数,需通过人事调整注入活力。季麟连上任后,预计将重振军系网络,联络退役军官社区,恢复动员机制。张荣恭则可能主导两岸交流,萧旭岑协调高层资源。李乾龙的秘书长角色,确保行政顺畅,避免派系摩擦升级。

塞北的雪
没有机会了,还三年?
说古道今
郑丽文抓住了军系,改革才有底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