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有种预感 樊振东的粉丝要变了, 不是变得不喜欢他了,而是大家喜欢他的理由不一样了。 2024年巴黎奥运会男单决赛落幕时,樊振东举着金牌绕场的样子,至今还刻在不少人脑子里。 那时候的他,是妥妥的“金满贯”得主,世界排名牢牢钉在第一,赢球对他来说好像是理所当然的事。 可谁也没料到,仅仅四个月后,2024年12月他就宣布退出WTT赛事体系,再后来干脆在2025年6月,背着球拍去了德国萨尔布吕肯俱乐部打德甲。 这个决定当时让不少人懵了——都拿遍荣誉了,怎么反倒跑去海外“从零开始”? 其实答案很现实,《解放日报》后来揭秘,这压根不是任性选择,是他的“救命招”。 巴黎之后他半年没打正规国际比赛,而欧美选手那会儿正抢着拿公开赛冠军,日韩更是有9人挤进世界前20,他要是再“躺”着,竞技状态迟早要滑坡。 德甲首秀就给了他一记闷棍,2025年8月31日那天,他先输给世界排名302位的鲁伊斯,接着又败给杜达,一天之内两连败。 要知道,以前他输球都少见,更别说输给排名这么靠后的选手,德国《图片报》都等着看他的笑话。 更难的是孤身一人的滋味,没带国乒教练团队,连比赛用球的旋转速度、球台胶面都得重新适应,单局限时10分钟的规则更是打乱了他的节奏。 前国乒队友周雨解说时说得实在,一个人在国外,那种孤单劲真的熬人。 以前我们粉樊振东,眼睛都盯着记分牌,他3:0横扫对手就喊“太牛了”,偶尔丢一局就揪着心分析战术。 可这次看他德甲比赛,心态完全不一样了。 比如他后来客场打巴特克尼格斯霍芬,先赢两场帮球队拿首胜的时候,评论区里没人纠结他是不是打得不够完美,全在说“总算适应了,不容易”。 最后一场对阵云达不莱梅更戏剧性,先1:3输给排名173位的阿吉雷,转头就4:0横扫世界冠军法尔克,看得人又笑又心疼。 这时候大家才慢慢懂,他去德甲不是为了拿多少胜场,是敢把自己从“神坛”拉下来,去接受高强度的淬炼。 我们普通人总说自己难,加班累、考试苦、创业受挫想放弃,可比起樊振东呢? 他顶着“金满贯”的光环,却愿意去陌生的赛场当“新兵”,输了不藏着掖着,转头就泡在训练馆里改技术,这种劲儿真的比赢球更打动人。 前阵子他10月6日回上海备战全运会,乒超赛场一亮相,粉丝留言全变了味,以前总说“冲冠军”,现在全是“别太累”“好好休息”。 其实啊,粉丝心态的转变,早就藏在这些细节里了。 我们不再只把他当“赢球机器”,而是看到了他作为运动员的韧性,不是永远站在巅峰才叫英雄,是摔下来还能爬起来继续冲。 这种在逆境里不拧巴、不放弃的劲儿,才是最能戳中普通人的东西。 他马上要打全运会,又要跟马龙、王楚钦这些老对手碰面了,你是因为哪一刻爱上樊振东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