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29年1月10日晚,东北军元老杨宇霆和常荫槐二人双双被处决,但让人想不到的是,张学良晚年却揭秘,自己当时只想杀常荫槐,之所以没有放过杨宇霆,和妻子于凤至有莫大的关系。 张学良和于凤至参加了杨宇霆父亲、母亲的双寿宴,杨宇霆公开向张学良示威,显示其在东北的位置,藐视张学良的存在。一枚银元的六次投掷,决定了东北两位元老的命运。晚年的张学良坦言,“杀杨宇霆前我从不迷信,但杀他后我不得不信”,这背后到底隐藏着什么秘密? 杨宇霆这个人确实有些本事,杨宇霆在16岁时就中了秀才,可见其学识不浅,清政府废科举办学堂后,他顺利考入了奉天省立中学堂。毕业后更是进入奉天陆军学校学习,由于其表现优异,经学校推荐公费到日本陆军士官学校留学。回国后被张作霖重用,杨被张作霖赏识,历任奉军参谋长、总参议、东北兵工厂督办、江苏省督办及三、四方面军军团长等要职。杨为人精明干练,才略过人,是张作霖的智囊。 可张作霖一死,这位”小诸葛”就开始作死了。他把年轻的张学良当成了”阿斗”,据当年在帅府听差的赵吉春回忆:杨宇霆明里暗里没少攻击张学良,当着奉系元老的面,经常痛心疾首地说:“小六子难堪大任!”更过分的是,当着张学良的面,杨宇霆又以长辈的口吻说:“汉卿!你给人的观感可不够好啊。”话语间总有”高高在上”的意思。 常荫槐也不是什么好鸟,常荫槐做得更过分,有一次高级军事会议上,直接大骂张学良:“鳖犊子,你懂个屁!”这种话都敢说,简直是找死。 真正让张学良起杀心的是那场寿宴。1929年元旦的后两天,杨宇霆母亲做寿,张学良和他元配夫人于风至都亲往道贺。杨督办的公馆群集东北显要,张少帅进入杨公馆时,杨宇霆不在家,可是客厅已挤满了人,大家对少帅的驾临并不以为意,打牌的打牌,聊天的聊天。但是隔了一会儿外边喊督办到,于是整个客厅都静了下来,杨宇霆昂然进了客厅,大家全都起立,和对待张学良的随便完全两样。 这下于凤至可受不了了。这天晚上回到帅府,于凤至便对张学良说,你哪里像东北的主人?杨宇霆才是东北的真正主人,看看他那副德性,他眼睛里面还有你吗?这句话直接戳中了张学良的痛处。 几天后,杨宇霆和常荫槐又来作死。1929年1月10日下午,杨宇霆、常荫槐来到帅府老虎厅求见张学良。他们以”中东铁路系中苏合办的铁路,一向不接受东北交通委员会的指挥”为理由,要求成立东北铁路督办公署,还拿出事先就已拟好的文件递给张学良,说道:“此事我们俩已经商量好了,就这么办了。你签个字,我们马上公布众!” 张学良当时就怒了,但还是强忍着说晚饭后再谈。杨宇霆和常荫槐走后,张学良立即将警务处处长高纪毅召进客厅,对他说:“杨宇霆、常荫槐欺我太甚。东北易帜时,他们想尽办法阻挠易帜。刚才又强逼我成立东北铁路公署,发布常荫槐为铁路督办的任命”。他下令:“现在他们回去吃饭,很快就回来。我命令你立刻将杨、常处死,你率卫队执行。” 可张学良心里还是犹豫,毕竟杨宇霆功劳不小。关键时刻,他想到了抛银元。对于抛掷银元一说,张学良在1989年与王冀谈及此事时,肯定了有这回事。他说:“我丢了3次,都是袁大头在上。我说,可能是银元的成色有问题,再押反面朝上,结果,丢3次又全是反面。我太太就哭了,她知道我要杀人了。” 当晚8点,杨宇霆和常荫槐还像往常一样大摇大摆地来到老虎厅就座,拿出那份文件,只等张学良签字。这时,在门外守候多时的高纪毅和谭海率领4名全副武装的卫士夺门而入,将杨宇霆和常荫槐分别按住。高纪毅宣布:“奉长官命令,你们二人阻挠新政,破坏统一,将你二位处死,立刻执行。”杨和常听后,顿时面如死灰,一句话也说不出来。高一挥手,卫士举枪就打,随着几声枪响,杨、常二人倒地身亡。 这事儿办完,张学良算是立威了。杨宇霆、常荫槐被杀后,对少帅来说,“立威”是做到了,因为整个东北的军政人员对于少帅不再有”阿斗”的看法。杀死杨、常后,张学良即瘫倒在床,缓了一会儿才开始着手处理善后工作,可见这事对他冲击也不小。 1931年九一八事变爆发后,日军占领了沈阳,大帅府成为了洗劫的目标之一。一群日军冲入大帅府,径直扑向张学良的办公室。日军发现张学良办公室里有一个锁着严严实实的铁柜子,他们认为这里面应该装有机密文件或者金银财宝。日军费了九牛二虎之力才将铁柜子砸开,打开一看,现场日军都傻眼了,里面只有一枚银元。这就是那枚决定杨宇霆命运的银元。 晚年的张学良对这事还是有些后悔的。胡适后来也说过,“杨宇霆若不死,东北必不会如此轻易失掉。”不过话说回来,在那种情况下,张学良不杀杨宇霆也很难在东北站稳脚跟。 六枚银元决定两个人的生死,听起来荒唐,但在权力斗争中,往往就是这么残酷。你觉得这件事张学良做得对吗?于凤至在其中起到了什么作用?欢迎大家留言讨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