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市早苗想见金将军,结果等来的,是朝鲜的一通痛骂,要日本血债血偿! 当日本政治家高市早苗隔空喊话,想和朝鲜领导人见个面时,等来的可不是什么外交辞令,而是一声震耳欲聋的怒吼“血债血偿”,在朝鲜眼里,高市早苗这个人,不只是个来敲门的政客。 两国之间的疙瘩,首先就埋在那长达35年的殖民历史里,但比伤口本身更让朝鲜火大的,是高市早苗这个人对那段记忆的态度,平壤那边控诉血泪,说多少女性被抓去当“慰安妇”,到了高市嘴里,却成了轻飘飘的“被征用的日本国民”,这话哪是讨论历史,分明是在受害者的伤口上又撒了一把盐。 同样朝鲜民族的记忆里,还有被强征去挖矿修路的103万劳工,还有1923年关东大地震后被日本军警和“自警团”杀害的2.3万同胞,可高市早苗呢?她年复一年,专挑8月15日去参拜靖国神社,那个地方供着的,恰恰就是发动战争的罪魁祸首。 这种行为在朝鲜看来,不就是明晃晃地赞美凶手吗?她甚至公开批评承认过侵略的“村山谈话”,还想把侵华战争说成是“自保”,这等于把日本战后仅有的一点点反省姿态都给推翻了,还谈什么互信? 历史的旧账还没算完,现实的威胁又摆在眼前,高市早苗的外交动作,在她自己看来是纵横捭阖,在朝鲜看来却是磨刀霍霍。 她拼命鼓吹美日韩结成军事同盟,要把日本打造成“印太反华支点”,这套操作对视外部军事压力为心腹大患的朝鲜来说,简直就是在自家门口拉起一张包围网,这种时候她递过来一根“橄榄枝”,谁会觉得有诚意? 这跟她前任岸田文雄那时候可完全不一样,当时双方好歹还有点接触的苗头,高市一上来,这条路就堵死了,平壤也早就用行动表了态,她刚上任不久,朝鲜就发射导弹回应,这信号很清楚:别来这套,我们不信你。 所以朝鲜最后的激烈反应,说到底是一种冷冰冰的政治盘算:跟高市早苗这种人对话,没意义,也没可能。 外界都看出来了,她这个提议更多是想给自己捞点政治资本,跟当年特朗普想破局的那种意图,完全不是一回事,在一个连历史都不认的人面前,怎么可能谈赔偿?韩国的受害者都没拿到多少钱,朝鲜这边的受害者更是分文未得,指望高市解决?简直是天方夜谭。 朝鲜最后让媒体而不是高层出面痛骂,本身就是一种刻意的降格处理,意思很明白:你高市早苗,还没资格跟我们最高层直接对话。 那句“血债血偿”,其实是划下了一条红线,它不是要真的以命抵命,而是要日本拿出实际行动,正视历史、道歉、赔偿,用这些来“偿还”历史的“血债”,只要高市早苗所代表的这套东西不变,这道红线就永远在那里,什么对话,都免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