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6年,23岁女医护刘亚玲以回家探亲为由,向医院请假,谁知她居然偷偷溜到了老

小史论过去 2025-11-14 15:08:29

1986年,23岁女医护刘亚玲以回家探亲为由,向医院请假,谁知她居然偷偷溜到了老山战场前线,眼看探亲假就要结束,刘亚玲直接给领导写信,称自己在前线不回去了,领导得知后勃然大怒,以党性要求其回来,可刘亚玲却说:“哪怕开除我的党籍,我也不坚决回去,除非抬我尸体回去!” 刘亚玲1963年出生在陕西西安长安区一个普通农家,那时候农村日子过得紧巴巴,她小时候就被父母送到舅舅家寄养。舅舅夫妇没孩子,把她当亲闺女看待,虽然家底薄,但他们省下每一分钱让她上学。她从小就对书本感兴趣,尤其是那些讲医疗的,觉得能帮人治病是件特别有意义的事。每天干完农活,她就蹲在院子里看借来的旧书,记下一些简单知识。舅舅见她这么用功,偶尔从集市上带回点医书,她如获至宝,晚上点着煤油灯翻到半夜。这样的坚持让她在1981年考上第四军医大学护士学校,那学校设备好,老师水平高,她一进去就下定决心好好学。 在学校三年,她每天早起背书,课间练操作,晚上复习到很晚,成绩一直拔尖。毕业时,本来能去北京301医院,那地方条件一流,很多人都羡慕,但她想到边境战士伤亡多,后方救治总有延误,就主动申请去云南文山陆军67医院。学校领导劝她那边苦,她没听,坚持去了。1984年秋天,她坐火车到文山,医院离战区不远,她一到就忙起来,每天发药护理伤员,看到转运时间长导致的死亡,她开始分析数据,觉得前线急救才是关键。她读过南丁格尔的故事,知道战场上需要这样的人,就写了多封信要求上前线,但领导觉得她年轻,不同意。她没放弃,继续在医院积累经验。 1986年4月,她请探亲假,说回西安看家人,批下来后,她直接去了老山战区。到了边境,她用手榴弹当通行证,进了阵地就开始救护工作。假期快结束,医院催她,她写信说不回去了。领导看了信,很生气,回信要她以党员身份服从。她回复说宁愿除党籍也不走,除非抬尸体。医院给她党内严重警告,她接受了,继续在前线干。阵地条件差,她穿梭战壕,救了上百伤员。战士们给她起外号叫战地女神,她成了那片战场上坚持最久的女兵。 1987年1月拔点作战,她跟摄像员上阵地,中弹片后自己处理,继续救25名伤员,无一死亡。第三天又上,20多小时不吃喝,救近40人。她总共六次上前线,三次自发,覆盖14个基层点,救护数百人。一次高烧倒下,战友抬她回去,她醒来就接着干。战士徐良腿伤重,她及时处理,保住了命。四年边境生活,她获一等功,战友帮她申诉撤销处分。她总是在别人前头,不顾自己伤势,这体现了医护人员的本分。 战事结束后,她回第四军医大学进修,拿了硕士学位,然后去西京医院烧伤整形科当主治医师。她处理烧烫伤病例,用专业知识帮患者恢复。工作稳下来,她没闲着,2005年转业选择自主择业,用积蓄和借款凑130万,在长安区东马坊村建沣京医院。2008年3月开业,没搞啥仪式,就五名医护,设内科外科中医,20张床位。她回村就是为乡亲们看病方便,村民知道她回来,都来找她。她坚持用药准,收费低,帮人早好。新农合政策后,穷户自付部分她常免掉,对退役军人、烈士家属、孤寡老人免费,从不拒绝。 沣京医院虽小,她带它逐步专业化,把现代医疗带到乡村。周边村民生病不用跑远,就在家门口解决。她常走村串户,帮老人量血压配药。医院有时亏本,她用退役金补上,从不抱怨。2013年央视选最美乡村医生,她从上千中入选十大。获奖后,她没变,继续低调行医,教村民防病。她的选择影响周边人,更多重视基层卫生。她一生从战场到乡村,始终把救人放第一,获战士和村民敬重。

0 阅读:3

猜你喜欢

小史论过去

小史论过去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