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丽莎白越是避世、惧人,就越亲近与她性情相似的巴伐利亚堂弟路德维希二世。两人的关系并非一开始就亲密:曾有严重争吵(源于家族关系,巴伐利亚王室与公爵家族的世仇已延续数代),血缘也不算近——路德维希的祖父路德维希一世,与茜茜的母亲路德维卡是兄妹,因此茜茜是路德维希父亲马克斯二世的堂姐。早年8岁的年龄差影响很大:1854年16岁的伊丽莎白离开巴伐利亚时,当时的王储路德维希只有8岁。 十年后,路德维希登基。大约此时(他18岁,伊丽莎白26岁),两人关系变得亲近。1864年他登基后不久,年轻的国王在巴特基辛根拜访这位帝国堂姐,逗留了一段时间,与她散步、亲密长谈,细节之深让茜茜告诉家人“为两人的契合、共度的时光而欣喜”——这让她最爱的弟弟卡尔·西奥多(“加克勒”)很嫉妒。¹ 伊丽莎白与路德维希所到之处都引人注目:年轻的国王极其俊美、高挑严肃、自带浪漫气质;身旁的维特尔斯巴赫堂姐正值盛年,高挑纤瘦、略带病弱与忧郁。路德维希在慕尼黑宫廷的影响,与茜茜在维也纳的很像——据菲利普·祖·奥伦堡亲王说,他“像金雉鸡一样在土鸡群中昂首阔步”。² 两人都蔑视所处的世界,不断用新的古怪行为震惊周遭,都把好恶表现得极其直白(尤其是路德维希)。比如,他若不喜欢某位客人,就会在桌上摆巨型花束,避免看到对方;而客人得拼命努力才能让自己被听到。³ 两人都热爱孤独、厌恶宫廷束缚。路德维希二世的这段话,换成伊丽莎白的笔调也毫无违和(只是地点换成维也纳而非慕尼黑):“被困在金色牢笼里……我几乎等不及五月那些幸运的日子到来,好长时间离开这座可恨、该死的城市——它与我毫无牵绊,我带着无法克服的憎恶栖身于此。”⁴ 伊丽莎白也喜欢特立独行,用反常的言行激怒守旧的周遭,以至于有人认为她至少和巴伐利亚堂弟一样“古怪”。玛丽·拉里施说: “皇后在很多方面都很像路德维希二世,但不像他,她有足够的身心力量不被古怪想法吞噬。她常半认真半开玩笑地说:‘我知道有时别人觉得我疯了。’说话时她带着嘲讽的微笑,金棕色的眼睛像压抑的恶作剧里的热闪电。所有熟悉伊丽莎白的人,都写过她捉弄老实人的乐趣:她能板着脸说出最离谱的话,或带着迷人的微笑对人说出失态的话,用她的话说,是为了看听者目瞪口呆的样子。除非彻底了解伊丽莎白,否则有时很难判断她是认真的,还是只是开玩笑。”⁵欧洲历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