卫青去世汉武帝悲痛,赋谥号、亲选墓地,为啥转眼便灭了卫家满门 说起卫青和卫家的

康安说历史 2025-11-14 00:42:46

卫青去世汉武帝悲痛,赋谥号、亲选墓地,为啥转眼便灭了卫家满门 说起卫青和卫家的遭遇,真是让人心里又疼又堵得慌。那个把匈奴打得到处跑、让大汉扬眉吐气的大将军,死后汉武帝哭得撕心裂肺,给了他 "烈侯" 的谥号,还特意在自己的茂陵旁边修了座像阴山一样的墓冢,就为了纪念他收复河山的大功。 可谁能想到,才过了 15 年,卫家就被连根拔起,皇后卫子夫上吊,太子刘据自杀,卫青的儿子们死的死、流放的流放,昔日风光无限的家族一夜之间成了血色炼狱。这哪是帝王无情,分明是皇权这把刀,从来都只认权力不认人。 卫青活着的时候,卫家有多风光?姐姐是皇后,外甥霍去病是骠骑将军,他自己是大司马大将军,手里攥着全国兵权,三个还在襁褓里的儿子没立一点功就封了侯,连姐夫公孙贺都当上了丞相。这一家子,军权、后宫、朝堂全占着,说是 "一门五侯",实际势力比诸侯王还吓人。 可卫青这人太懂规矩,从来不养门客结党,打了胜仗全推给皇帝和将士,甚至主动把精锐部队让给霍去病,就怕让汉武帝觉得他功高震主。 汉武帝也确实依赖他,漠南之战时苏建打了败仗,卫青宁愿把人押回长安让皇帝处置,都不敢自己做主杀人,这份君臣默契当时没人能比。 但帝王的心眼比针尖还小,尤其是汉武帝这种把权力看得比命重的人。汉朝刚开国时,吕后专权差点改了姓,窦太后也逼着汉景帝废过太子,外戚干政就是他心里的一根刺。 卫青在的时候,汉武帝还能靠他制衡各方势力,可霍去病早死,卫青一没,卫家就成了没头的老虎 —— 看着吓人,其实好对付。 汉武帝表面上给卫青办风光大葬,暗地里已经开始动手了。元鼎五年的时候,他借着 "酎金不足" 的由头,一下子削了 106 个诸侯的爵位,卫青的二儿子卫不疑、小儿子卫登全在里面,这明摆着就是先掏空卫家的根基。 真正的杀招是后来的巫蛊之祸,这事儿说穿了就是借个由头斩草除根。当时汉武帝年纪大了,天天吃丹药,脑子糊涂得很,总觉得有人咒他死。 卫青的姐夫公孙贺为了救贪污军饷的儿子,主动去抓大侠朱安世,结果反被朱安世诬告说他们家搞巫蛊诅咒皇帝。 汉武帝连查都不查,直接把公孙贺全家杀了,还连累卫青的大儿子卫伉和卫子夫的两个女儿诸邑公主、阳石公主也掉了脑袋。这时候谁都看出来了,皇帝就是要收拾卫家,只是缺个彻底动手的机会。 那个叫江充的奸臣正好凑了上来,他跟太子刘据有仇,就借着查巫蛊的由头,直接带人闯进太子宫,挖出了早就埋好的桐木人偶。 太子被逼得没办法,只能起兵反抗,可汉武帝在甘泉宫一听 "太子谋反",火冒三丈,立马派丞相带兵镇压。 长安城里打了五天五夜,街道上全是尸体,血流成河,最后太子逃到外面自杀了,卫子夫在宫里接到消息,穿着皇后朝服上吊自尽,临死前连一句辩解的话都没地方说。 这场乱子连累了十几万人,卫家的亲戚、老部下,只要沾点边的全被株连。卫青当年一手提拔的公孙敖、赵破奴这些将军,全家都被砍了头;卫家剩下的子弟要么被杀,要么被流放到敦煌,曾经权倾朝野的家族,转眼就成了人人喊打的罪臣后裔。 后来有人说,要是卫青还活着,江充根本不敢这么嚣张,汉武帝也不会被蒙在鼓里。可这话太无力了,卫青就算活着,难道能拦住皇帝要保皇权的决心? 其实汉武帝心里比谁都清楚卫家冤,可他不能认。直到晚年病重,看着空荡荡的宫殿,他才想起太子和卫青的好,偷偷建了座 "思子宫",还下了道罪己诏,说自己 "惑于谗,骨肉相残"。 可这有什么用?卫子夫的尸体早就埋在乱葬岗了,卫伉的头也早就砍了,那些被牵连死的十几万人,再也活不过来了。 后来汉宣帝继位,虽然给卫子夫平反,恢复了卫氏族籍,但那个曾经为大汉立下汗马功劳的家族,早就没了踪影。 卫青的墓至今还在茂陵旁边,封土堆像当年他收复的阴山一样雄伟,可墓主人的家族却落得如此下场。这事儿哪儿是 "转眼变脸" 那么简单,说白了就是皇权的规矩:你有用的时候,封侯拜将、风光无限;可一旦你的家族势力威胁到皇位,哪怕你已经死了,也要把根刨干净。 汉武帝给卫青的哀荣是真的,毕竟卫青替他打了天下;灭卫家满门也是真的,因为在他眼里,皇权永远比功臣、比亲情更重要。 这种事儿想想就让人寒心,一代名将拼了一辈子,护了大汉一辈子,最后却连自己的家人都保不住。 可在那个年代,皇权就是这么冷酷,卫青再厉害,卫家再风光,也不过是帝王手里的棋子,有用的时候捧在手心,没用了或者碍事了,随手就能扔掉,甚至踩碎。这哪里是恩将仇报,这根本就是封建帝王家最真实的样子。

0 阅读:41

猜你喜欢

康安说历史

康安说历史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