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5年11月10日办公厅主任杨尚昆被免职。毛主席问他:你有什么错误? 196

才思敏捷精灵 2025-11-13 21:03:28

1965年11月10日办公厅主任杨尚昆被免职。毛主席问他:你有什么错误? 1965年11月初的北京,杨尚昆像往常一样在中南海处理文件。 这位担任中央办公厅主任整整二十年的老干部,突然接到中央的调令,要求他卸任办公厅主任职务,前往广东担任省委书记处书记。 接到调令的那一刻,杨尚昆手里的钢笔顿了顿,眉头微蹙却没有多问。二十年啊,不是一天两天,中南海的每一间办公室、每一条石板路,他都熟得不能再熟,这里早已成了他第二个家。 可他深知革命工作没有“铁饭碗”,组织的安排就是最大的任务,哪怕心里有万般不舍,也只能默默收拾好办公桌上的文件——那里面有他熬夜修改的会议纪要,有标注着密密麻麻批示的群众来信,还有几张和同事们的老照片。 没过几天,毛主席在中南海召见了他。见面时,毛主席开门见山,直接问道:“尚昆同志,你说说,你有什么错误?” 这句话像一记重锤,让杨尚昆愣了愣,但他很快镇定下来,目光坚定地回答:“主席,我反思了自己的工作,或许在有些事情上考虑不够周全,执行任务时偶尔有急躁情绪,但要说原则性的错误,我问心无愧,没有做过任何损害党和人民利益的事。” 他没有因为怕被批评而刻意检讨,也没有因为即将卸任而抱怨,句句都是实事求是。毛主席静静地听着,没有说话,只是端起茶杯喝了一口,眼神里带着一丝复杂的情绪。 了解杨尚昆的人都知道,他这个中办主任当得有多“实”。从1945年担任这一职务开始,他每天天不亮就到办公室,深夜才离开,二十年间几乎没有睡过一个安稳觉。中央的大小会议安排、文件传递、后勤保障,甚至老一辈革命家的饮食起居,他都亲自过问,生怕出一点纰漏。 当年毛主席去延安视察,是他提前勘察路线,安排好沿途的安全和食宿;周总理熬夜处理政务,是他让人送去热粥和毛毯,叮嘱警卫员多留意总理的身体。同事们都说,有杨尚昆在,大家心里就踏实,因为他总能把所有事情安排得妥妥当当。 可就是这样一位兢兢业业的老干部,却在1965年迎来了职务变动。很多人替他抱不平,觉得他受了委屈,但杨尚昆却反过来安慰大家:“在哪里工作都是为人民服务,广东是革命老区,那里的百姓需要有人帮他们搞生产、谋发展,我去那里,一样能发挥作用。” 离开中南海的那天,没有隆重的送别仪式,只有几个老同事悄悄来送他。他提着一个简单的行李箱,里面装着几件换洗衣物和一本《毛泽东选集》,踏上了前往广东的火车。 到了广东后,他没有因为自己是“被贬”来的就消极怠工,反而一头扎进了基层。他走遍了广东的山山水水,和农民一起下田插秧,和工人一起在工厂干活,倾听百姓的心声,解决他们的实际困难。短短几年时间,他就帮助当地改善了农业生产条件,修建了不少水利设施,百姓们都亲切地称他为“杨书记”。 后来我们才知道,1965年的这次职务变动,并非因为杨尚昆犯了什么实质性错误,而是当时复杂的政治环境下的一次正常工作调整。即便如此,他也始终以大局为重,不计较个人得失,用实际行动践行着一名共产党员的初心和使命。 1978年,杨尚昆得到平反,重新回到中央工作。面对曾经的挫折,他没有抱怨,反而更加珍惜为党和人民服务的机会,继续为国家的建设和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老一辈革命家就是这样,他们把个人的荣辱得失看得很轻,把党和人民的利益看得比什么都重。哪怕遭遇不公,也始终坚守信仰,不忘初心。这种精神,值得我们每一个人学习和铭记。 各位读者你们怎么看?欢迎在评论区讨论。

0 阅读:0
才思敏捷精灵

才思敏捷精灵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