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7年4月,东北一家三口被日军押送刑场,即将执行死刑。父亲被日军斩首,5岁的小男孩强忍着泪水对母亲说到:“妈妈,我不怕……”然而话还没说完,母亲就被一颗子弹打中,而紧抱儿子的双手也松了开来。 王凤阁是辽宁民众自卫军第十九路军的司令员,1937年春天,因为叛徒出卖,他在日伪军的联合围剿中力竭被俘。 这位铁骨铮铮的汉子,从1932年拉起抗日队伍开始,就在通化、临江一带与日军死磕了整整五年。没有精良的武器,他就带着战士们用土枪土炮;缺衣少食的寒冬,他们趴在雪地里啃冻土豆,也没让日军前进一步。 日军知道王凤阁在百姓心中的分量,被俘后先是用高官厚禄诱惑,见他不为所动,就动了酷刑。鞭子抽、烙铁烫,浑身是伤的王凤阁愣是没哼一声,反而指着日军的鼻子痛骂:“你们这群侵略者,迟早会被赶出中国!” 日军见劝降无望,便想出了最狠毒的招数——把他的妻子张氏和5岁的儿子小金子也抓来,想用家人逼迫他屈服。可王凤阁看着妻儿,只说了一句:“咱们一家人,宁死也不做亡国奴!” 刑场设在通化玉皇山下,那天围了不少百姓,日军故意让大家来看,想震慑抗日的人心。当刽子手的刀落下时,小金子突然挣脱母亲的手,朝着父亲倒下的方向跑去,哭喊着“爸爸”。 日军士兵见状,举枪就要打,张氏扑过去紧紧抱住儿子,用身体护住他。可冰冷的子弹还是穿透了她的胸膛,她倒在地上时,眼睛还死死盯着儿子,仿佛在说“活下去”。 小金子没哭,只是伸出小手去拉母亲,可母亲再也不会回应他了。日军士兵上前,一把揪住小金子的衣领,将他摔在地上,冰冷的枪口对准了这个才5岁的孩子。没人知道小金子最后说了什么,只知道那天的玉皇山下,鲜血染红了土地,百姓们都低着头,眼泪却止不住地往下流。 王凤阁一家的牺牲,没有让东北人民屈服。反而有更多的人拿起武器,加入到抗日队伍中,他们嘴里喊着“为司令报仇”,用生命守护着这片土地。后来据史料记载,仅1937年下半年,通化地区就有上千名百姓参加抗日武装,用热血续写着不屈的抗争。 八十多年过去了,当年的硝烟早已散去,但王凤阁一家的故事,却永远刻在了中国人的心里。他们不是天生的英雄,只是在国家危难之际,选择用生命守护家园的普通人。这种家国情怀,值得我们一代又一代铭记。 各位读者你们怎么看?欢迎在评论区讨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