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军“千万年薪”挖角传闻落地!前DeepSeek“天才少女”官宣加盟小米 千万年薪揽才背后:小米的AI突围与行业人才争夺战 2025年11月12日,前DeepSeek研究员罗福莉在朋友圈官宣加盟小米的消息,让流传数月的"雷军千万年薪挖角"传闻尘埃落定。这位被业内称为"AI天才少女"的95后科学家,携顶尖大模型研发经验投身小米首个推理大模型团队,不仅成为科技圈热议焦点,更揭开了巨头们在AI赛道的生死竞速。 罗福莉的千万年薪并非资本一时冲动,而是其硬核履历赋予的底气。作为AI领域的"学霸模板",她2019年便以一作身份发表8篇ACL国际顶会论文,谷歌学术被引超2160次,堪称"ACL收割机"。在产业端,她先后主导阿里多语言模型VECO开发、推动AliceMind开源,更在DeepSeek期间参与研发中文顶流MoE模型DeepSeek-V2,实现性能比肩GPT-4而成本仅为1%的技术突破。这种兼具学术深度与工程落地能力的复合型人才,正是当前AI行业最稀缺的资源。 对于小米而言,这场天价挖角是破解AI困局的关键落子。尽管小米早在2016年就推出小爱同学,AI团队规模已达3000余人,但在大模型赛道却屡屡掉队——2024年竞品纷纷发布千亿参数模型时,小米MiLM仅为30B参数,端侧推理速度慢于行业均值20%。更核心的短板在于人才结构,其1200人大模型团队中核心算法岗仅占15%,难以支撑底层技术创新。罗福莉擅长的MoE架构优化、端侧剪枝技术,恰好契合小米打通"软件×硬件×AI"生态的迫切需求,有望解决手机、汽车等终端的算力瓶颈。 雷军的布局远不止于单一人才的引进。为支撑大模型研发,小米正搭建万卡GPU集群,投入6500张GPU对标谷歌TPU集群规模,形成"算力+算法"的双重保障。罗福莉提出的"推动智能从语言迈向物理世界",与小米"人车家全生态"战略高度契合——其技术有望让小米汽车SU7实现"看路-说话-决策"一体化,缩小与华为ADS 3.0的差距,同时提升手机端侧AI交互速度40%,让小爱同学的响应更即时自然。 这场人才流动更折射出行业白热化的AI军备竞赛。当前头部企业对爆款模型研发人才的争夺已进入白热化,顶尖AI人才薪酬普遍达200万以上,领军人物更是突破千万级。百度有IDL实验室多年积累,阿里达摩院形成完整人才梯队,小米通过高薪挖角实现"弯道超车",成为科技巨头人才竞争的典型样本。Counterpoint数据显示,2025年AI手机渗透率将达45%,但头部厂商技术差距可能扩大至2年,这让人才争夺直接关系到市场格局的重构。 不过,千万年薪的押注能否开花结果仍待时间检验。大模型技术与硬件终端的融合需要1-2年磨合周期,罗福莉需快速适配小米团队,将技术优势转化为产品体验。同时,行业竞争日趋多元:vivo蓝心大模型已接入60%旗舰机型,华为盘古与麒麟芯片深度耦合,苹果Siri Pro凭借本地化Agent构建生态壁垒,小米要实现突围,还需在多模态融合、开源生态建设等方面持续突破。 罗福莉加盟小米的事件,本质是AI时代核心生产力的价值重估。当智能技术成为定义未来十年竞争格局的关键变量,顶尖人才不再是简单的雇佣关系,而是企业押注未来的战略合作伙伴。雷军的"下血本",赌的不仅是罗福莉的技术魔法,更是小米从"应用层AI"向"基础模型层"跃迁的可能。 这场战役的终局,终将回归用户体验的本质。当消费者掏出手机说出指令时,当车主依赖智能驾驶安全出行时,AI技术的价值才能真正显现。罗福莉与小米的携手,是千万年薪的双向奔赴,更是科技企业向智能时代发起的冲锋号角。在这场烧钱、烧人、烧时间的持久战中,人才的重量,终将决定企业能走多远、飞多高。






老广杰克
在小小花园里,挖啊挖啊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