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华人表示:在美国所有华人精英,不管你第一代有多牛,是顶尖科学家还是大学教授,不出两代,你的孩子大概率会变回一个普普通通的中产,一个打工仔,这究竟是为什么? 第一批华人精英靠拼学历、靠死磕专业,一路卷进美国最好的实验室、公司和学府,累死累活终于在异国他乡把脚站稳了。 他们对安稳和安全特别看重,觉得买房才是真资产,下了班就回家,全心给孩子最好的教育资源。 他们把所有赌注都押在这一套模式上,觉得只要孩子学习好,将来肯定能走得更远。于是,孩子们从小就变成了考试机器,分数一项也不能落下,家长为了名校拼得头破血流。 可是,美国好学校名额紧,亚裔学生再努力,申请时还是要被潜规则卡上一道。那些神秘的“录取比例”和弯弯绕的软实力,成了挡在翠绿名校门口的大山。 很多华人家长根本不在意各种演讲、社团、社会活动,认为这些花活耽误正事,却没发现,这些恰恰是美国社会选拔真正精英的隐藏门槛。结果是,孩子拼过了分数线,却还是挤不进最好的一层。 就算进了名校,美国社会社区圈子分明,犹太人、印度裔、白人小圈子甚至有自己的俱乐部和纽带。华裔孩子在这些场合里变得格外孤单,缺乏真正能帮上忙的人脉资源,只能在自己的小圈层里转。 大学毕业投入职场,大批华人工程师进入硅谷、高科技公司,却大多卡在技术职位,离真正的决策层距离太远。升迁机会看的是人脉、领导力和下班后的社交,而这些正是很多华二代所缺失的“必需品”。 而且,第一代移民的思路始终是求个稳,觉得能当个高收入技术员工就很满意,鲜少有人把眼光放在创业或家族企业的积累上。他们不爱冒险,创业率一直低于其他族裔,也没搭好帮儿女铺路的人脉和资源网。 到第二代的时候,除了文凭,传承下来的只有一栋房子和点工资收入。美国发生经济震荡的时候,这点底子经不起折腾,家庭资产总归难以完成翻番,财富很难“滚雪球”一样传下去。 老一辈华人一直坚信努力就能改变命运,一味拼事业拼收入。可在美国长大的下一代耳濡目染全是工作要轻松、生活要自在。很多人觉得只要稳定赚钱,房子车子有了,人生就算成功,不理解父辈拼命拼到凌晨图个啥。 美国主流价值观教他们要享受人生,把钱花出去才是活得明白。长期这样下去,家庭财富基本就断了传承链,没法像犹太裔或印度裔那样越积越多。 很多在美国长大的华二代,既回不去中国,也始终觉得融不进美国社会的最中心圈子。这种“两头不靠”的状态,让他们在政治经济真正有影响力的领域更缺乏竞争力。

遥遥领先点点点点点点
毛都不是的那些润人希望孩子能快乐教育然后领高工资福利走上人生巅峰。多搞笑的美国梦。真的永远就是梦而已。
用户16xxx39
最后都变成混血人
鸽子飞翔
身在异国他,乡犹如无根浮萍!
鸽子飞翔
身在异国他乡,犹如无根浮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