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BC中文网(11月11日)报道:“特朗普的法律团队已向BBC下达最后期限,要求

念薇评娱乐八卦 2025-11-13 11:18:19

BBC中文网(11月11日)报道:“特朗普的法律团队已向BBC下达最后期限,要求其在11月14日前对该纪录片作出‘全面且公正的撤回’,否则将面临高达10亿美元的赔偿诉讼。”   一切的源头是去年美国大选前播的一部纪录片。   BBC的王牌栏目《全景》花心思做了《特朗普:第二次机会?》,本想靠前总统的话题刷一波热度,讲讲他的政治生涯起伏,没成想时隔一年,这部片子反倒把BBC自己拖进了数十年来最狼狈的处境里。   真正让事情炸锅的,是片子里那段动了手脚的剪辑。2021年1月6日国会山骚乱前,特朗普曾公开演讲,这段内容被纪录片当成了核心素材。   可英国《每日电讯报》11月3日曝光的一份BBC内部备忘录,直接把剪辑团队的“猫腻”抖了个底朝天——他们把相隔50多分钟的两句话硬拼在了一起。   特朗普原本说的是“我们将走到国会山,为勇敢的参议员和众议员欢呼”,到了纪录片里,后半句直接被换成了“我将和你们一起,然后我们奋力战斗”。   更关键的是,后面这句“战斗”其实是特朗普聊美国选举制度时说的,跟去国会山压根不是一回事。这哪儿是正常的内容压缩啊?   分明是把原本支持议员的话,硬生生扭成了煽动大伙动粗的意思,明眼人一看就知道是故意误导。   更要命的是,写这份备忘录的不是外人,是BBC标准委员会前顾问迈克尔·普雷斯科特,他今年6月刚辞职,这份19页的报告等于是内部人亲手递出的实锤。   风波没等多久就闹大了。11月9日,BBC总裁蒂姆·戴维和新闻部门首席执行官德博拉·特尼斯先后撂了挑子。   戴维给员工发的信里没明说,但也承认“新闻部门的争议让我做了这个决定”;特尼斯倒直接,干脆坦言“责任在我”。   这两位高管同时辞职,在BBC内部被称作“史无前例的震动”,可特朗普压根没打算见好就收。   他当天就在社交媒体上把两人辞职的截图连着发了好几条,骂他们是“腐败记者”,直言这些人“篡改演讲被抓了现行”,就是想干预美国总统选举。   这边高管刚辞职,那边特朗普的律师函就跟着送到了BBC门口   落款是他的私人律师亚历杭德罗·布里托,信里的要求一点不含糊:11月14日美国东部时间下午5点前,必须把纪录片“全面公正地撤回”,还要公开道歉、赔偿损失,不然就等着吃官司,索赔金额至少10亿美元。   律师函里把这部纪录片批得一无是处,说内容全是“虚假、污蔑、贬低人的瞎话”,还毫不客气地怼了一句“BBC还是管好自己吧”。   至于为啥要价10亿?特朗普团队说得很清楚:这种恶意剪辑把他的名声毁得够呛,还可能影响选举结果,已经触了佛罗里达州诽谤法的红线。   面对这波连珠炮似的猛攻,BBC的回应透着股心虚。11月10日,主席萨米尔·沙阿出来道歉,承认制作时“判断出了错”,但话锋一转又找补,说这么剪辑是为了让观众“更懂特朗普支持者的感受”。   这种辩解根本站不住脚,英国文化、媒体和体育大臣莉萨·南迪一点没给情面,直说这事儿“指控太严重了”。   其实BBC的麻烦早不是一天两天,外界早就在骂他们报道敏感问题时“自带偏见”。   可英国首相发言人还想出来打圆场,说“不存在系统性偏见”,结果反对党保守党领袖根本不买账,直言BBC“一堆老问题早该说清楚了”。   这事儿很快就传到了国际上。俄罗斯外交部发言人扎哈罗娃10日直接开怼,说BBC这类西方媒体早就把“造假新闻”做成了产业,“政治指挥棒一挥,编辑就开始瞎剪,全是套路”。   美国《纽约时报》也跟着分析,说BBC现在正处在最难熬的关口——2027年就要审皇家宪章续期了,这节骨眼上闹出造假丑闻,后面谈资金拨款肯定要受大影响。   到11月11日,BBC还是只敢说“会好好看信,之后再回应”,压根拿不出解决办法。不少人都在猜,这10亿索赔到底能不能成?   要知道美国对公众人物的诽谤官司门槛向来不低,得拿出媒体“明知是假还故意播”的证据。   但这次不一样,BBC自己人写的备忘录、高管主动辞职认错,这些都是现成的筹码,特朗普团队手里的牌确实不少。   可对BBC来说,不管官司打不打,输赢得失早就明了了。   这家扛着“客观公正”招牌的百年媒体,这回被自己人揭了短,剪辑造假的实锤摆得明明白白。就算最后赔钱道歉,那块金字招牌上的污点,怕是再也擦不干净了。

0 阅读:65

评论列表

王黎明

王黎明

4
2025-11-13 17:12

阴间滤镜惯犯

猜你喜欢

念薇评娱乐八卦

念薇评娱乐八卦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