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个地下党员要被行刑,看守却说自己能救一个人出去,二人最终如何选择的?1935年9月11日,一个叫林青的革命战士被押上了刑场,他的脸上挂着大义凛然的表情,而他本来是有机会逃走的。 1935年7月,因为叛徒出卖,国民党方面组织了针对林青的抓捕行动,他在毫无防备的情况下被敌人直接送进了监狱。 但在监狱里,任凭敌人对他施展酷刑,他就是不肯透露党的秘密,敌人看到死活撬不开林青的嘴,就判了他死刑。 而跟他一起被捕的还有一个叫作刘茂隆的同志,当时国民党先从他们俩的身上打开缺口,破坏贵州地下党。 而这个时候,事情出现了一丝转机,两人迎来了一次越狱的机会。 原来,监狱里一个看守之前是地下党的同志,后来跟组织失去了联系,他决定帮助林青二人越狱,可是他的级别太低,只能押解一个人上厕所,也就是说,他们之中只有一个人能获救。 在生死的关键时刻,二人互相退让,最终还是林青作出决定,让刘茂隆越狱。 这一年的8月20日晚上,在这个同志的安排下,刘茂隆以上厕所为由,从监狱的厕所成功越狱。 他毅然决然的选择让同志出去,然后自己以一种大义凛然的姿态走上了刑场。 1935年9月11日,他被国民党军警押送至刑场,在囚车上,林青不停的高声唱着《国际歌》,敌人用刺刀刺穿了他的胸膛不许他再唱,但是他却唱得越来越大声。 敌人又用刺刀刺穿了他的双腮,林青浑身上下都被鲜血染红,但是他的眼里依然没有任何惧色,最终,他倒在了敌人的屠刀之下。 我们相信,他牺牲的时候一定不后悔,因为他是为了我党而牺牲的。而他的一生,也是当年很多人的缩影。 1911年4月,林青出生在贵州毕节的一个贫农家庭里,由于家庭条件实在是太差,他13岁的时候就被迫开始工作,在这期间,他感受到了资本家对工人的剥削和压榨。 后来,林青一路辗转跑到了上海,在这里,他接触到了共产主义刊物,从此以后,他便开始系统地学习马克思主义,并成为了一名共产党员。 在随后的几年里,林青跑到了上海积极宣传爱国思想,同时也帮着上海各界的抗日群众做了不少事情。 由于革命形势不断变化,组织上要求林青尽快回到老家贵州去领导当地的革命活动,对于这样的要求,林青自然没有拒绝的理由。 1934年1月,林青和其他的几个同志在贵州毕节牵头成立了当地的党支部,就这样,革命的种子开始在贵州的土地上不断的发芽,当地的党支部也在林青的领导下不断的发展壮大。 而恰恰在这个时候,党组织也找到了林青和他手底下的那些同志,因为红军的长征队伍抵达了贵州,大家非常需要一些贵州当地的同志配合工作,得知这些消息后,林青几乎毫不犹豫的将这些任务给接了过来。 在这个过程中,林青的确给组织上的工作提供了很大的助力。 甚至可以说,没有林青就没有当时的毕节党支部,本来,他可以继续为国为党做贡献,可惜被叛徒出卖,最终英勇牺牲。 在他英勇就义之后,党组织也没有忘记他的贡献,新中国成立以后,人们不仅为他立起了雕像,也将他当年的功勋记录了下来,直到现在,都有人在纪念他。 参考文献: 《愿将满腔热血 换来幸福人间 | 纪念林青同志诞辰110周年》 《从红色文化中汲取奋进的力量——毕节陕西庙和林青烈士纪念馆里的红色记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