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1年冬天,抗日名将、国军中将李延年在台北监狱被释放出来,可是被释放出来后的李延年才发现还不如回到监狱里呢,原来他的妻子毕爱慈早已与别的男人同居离他而去,他曾经信任的部下副官处长李荫堂和兵站总监朱功修却把他毕生积蓄全部卷走跑到了国外。 1951年冬天,李延年从台北监狱释放,身上只有监狱发的三十块新台币,中将薪饷早被停发,眷属房分给他人。他本打算回新店溪边木屋,那是他早年托人买下的房产,产权在妻子毕爱慈名下,谁知抵达后发现她已与他人同居,屋里多出孩子身影,昔日夫妻情分彻底断绝。这打击来得突然,他一无所有,只能拖着疲惫身躯离开,脑中回荡着战时信件里的温暖承诺,如今全成空谈。 更糟的是,他的毕生积蓄全被部下卷走。副官处长李荫堂和兵站总监朱功修掌管财务多年,他信任他们交出战时奖金和房产款,总计几万银元,出狱前托人打听,两人早已卷款逃往海外,留下的户头空空如也。这笔钱本该支撑晚年,却因部下贪婪化为乌有,李延年四处求证,只换来摇头叹息。国民党内部整肃风波让他从英雄变囚徒,旧识避之不及,他只能自谋生路,搭车去基隆港口碰零工。 港口生活艰辛,李延年六十岁年纪,工头嫌他力气不足,拒绝重体力活,他试着抬箱推车,一天勉强挣两块多,够买碗粥。晚上挤在仓库棚子,周围是其他流浪劳工,空气中混着汗臭和海腥。一次夜查,他被警察当作盲流抓捕,胳膊扭伤膝盖磕破,关进派出所一夜,次日交小费才放出。这类遭遇反复发生,昔日指挥千军的将领,如今连街头闲汉都不如,身体渐衰却无处诉说。 出狱后头几个月,李延年多次找旧部下借钱,有人开门递碗水就关门,有人说手头紧推脱。他想起1938年山东战场,扛伤兵过壕沟的日子,那时保家卫国是唯一信念,现在家国两空,只剩码头上的风吹日晒。毕爱慈的改嫁和部下卷款,让他彻底看清人情冷暖,国民党败退台湾的乱局中,个人命运如浮萍。他坚持在港口转悠,偶尔遇老兵分根烟,聊起台儿庄旧事,烟雾中透出无奈。日子一天天熬,雨季来去,他学会了忍耐,却换不回丢失的一切。 释放后几年,李延年迁到台北郊区竹篱小屋,屋顶漏风门板松动,老部下每月送一袋米,他扛进屋煮粥下咽,馒头蘸椒盐水充饥。没烟时走两里路找昔日连长借钱,递钱时手掌微颤,生活全靠这些零星接济。薪饷停发后,他开始捡瓶子换钱,弯腰拾起玻璃罐塞进布袋,街头尘土飞扬中维持温饱。身体渐弱,腿脚肿胀,他拄棍出门,菜叶煮汤清澈无油,日子过得紧巴巴。 二十多年过去,1974年秋天,李延年风寒入体,裹被咳嗽声音沙哑,次日进医院医生量体温扎针,病情转肺炎心脏骤停。11月17日,他在北京去世,终年七十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