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阳]2004年,女大学生朱力亚被黑人男友马浪传染得了艾滋病,经过痛苦的沉沦过

韫晓生 2025-11-12 16:54:47

[太阳]2004年,女大学生朱力亚被黑人男友马浪传染得了艾滋病,经过痛苦的沉沦过后,朱力亚振作起来,做出了惊人的决定!   (信息来源:央广网——书摘:《艾滋女生日记》——字字血 句句泪)   朱力亚出生在陕西西安一个普通家庭,日子过得不算宽裕,父亲跑货车维持生计,母亲靠摆摊卖菜补贴家用。清贫的生活没磨灭她的灵气,反而让她把所有心思都放在了学习上。   初中毕业后,她考上湖北荆州一所中专的英语专业,两年里埋头苦读,不仅拿下了相关资格证书,更凭着拔尖的成绩破格保送进中国地质大学(武汉)外语系,一下成了全村的骄傲。   2002 年,刚走进大学校园的朱力亚,在武汉一家音像店偶遇了自称来自巴哈马的留学生马浪。对方自称医学院研究生,说话温文尔雅,还主动提出想跟她学汉语,顺势要到联系方式。   那会儿的朱力亚,对异国他乡的爱情满是憧憬,马浪每天变着花样送情书、鲜花,陪她泡图书馆、逛操场,这份热烈又浪漫的追求,让她很快沦陷。   同居后没多久,马浪就经常咳嗽、发烧,浑身没力气,可每次朱力亚问起,他都找借口推脱,一会儿说自己是早产儿体质弱,一会儿又说小时候营养不良。   沉浸在热恋里的朱力亚,压根没多想,还在马浪 “真心相爱就不该有隔阂” 的甜言蜜语下,放弃了该有的安全防护。   2004 年 4 月,马浪突然说要去北京办事,收拾好行李就走了,之后便彻底失联。朱力亚急得团团转,四处打听他的消息。   就在她快要崩溃时,学校外语系的老师把她叫到了办公室,一句话砸在她心上:“你知不知道,马浪是艾滋病晚期患者。”   朱力亚当场懵了,在老师的耐心劝说下,她抱着最后一丝侥幸去了医院检测。当 “HIV 阳性” 的报告放在面前时,她双腿一软差点摔倒。   而随后揭开的真相更让她彻底崩溃:马浪不是巴哈马人,而是赞比亚的,不仅早已结婚生子,之前说的所有身份和经历,全都是精心编造的谎言。   确诊后的日子,成了朱力亚一辈子都不愿回首的噩梦。学校建议她休学,同学们见了她就躲,室友们甚至联名要求换宿舍,曾经围绕在她身边的热情和善意,一夜之间变成了刺骨的冷漠。   她不敢告诉远在陕西农村的父母,每次打电话前,都要先掐红自己的脸颊,装作开开心心的样子,怕一开口就露馅。无奈之下,她只能搬离校园,独自租了个小房子住,整天以泪洗面。   那段时间,她常常一个人坐在医院走廊里,一坐就是一下午,脑子里反复回响着 “我的人生完了” 这句话。   比病毒更让她痛苦的,是旁人异样的眼光和无情的歧视。好在沉沦了许久后,一档艾滋病防治的科普节目让她看到了一丝希望。   而偶然得知武汉还有六位女大学生有着和她一样的遭遇,却都选择沉默时,她突然醒悟过来:沉默只会让更多人掉进同样的陷阱,不如把自己的伤疤揭开,或许能成为保护别人的疫苗。   2004 年 9 月,朱力亚做了个让所有人都震惊的决定:主动联系记者,把自己的经历一五一十地说出来,想用自己的亲身遭遇,给同龄人提个醒。   次年,她登上央视《面对面》节目,成为中国第一个公开自己艾滋病情的在校女大学生。镜头前,她坦然地亮出手臂上打针留下的针孔,平静地说“不后悔曾爱过,但后悔当初的天真。”   那年 9 月,她重新回到校园完成学业,同时开始动笔写书。书里,她真实记录自己从幸福天堂跌入地狱的全过程,反思自己当初的虚荣和天真,也详细描述确诊后的心路历程和挣扎。   2006 年 1 月,这本书由北京出版社出版,一经上市就引发了全社会的热议,性学家李银河给予了高度评价,三联书店的编辑也忍不住称赞她的勇气,无数读者被她的故事深深打动。   从那以后,朱力亚拖着病弱的身体,踏上了防艾宣讲的道路。她跑遍了全国几十所高校,还走进了“艾滋村”,每次站在讲台上,她的声音虽然微弱,眼神却格外坚定。   她毫不避讳地分享自己的血泪教训,给大家普及防艾的基本常识,告诉大家高危行为后 72 小时内可以服用阻断药补救。   她的宣讲效果特别显著,在那个谈“艾”色变的年代,朱力亚的声音打破了大家对艾滋病患者的刻板印象,也戳破了人们对艾滋病的错误认知,更推动了相关政策的完善。   长期服用药物带来的副作用,再加上高强度的宣讲工作,让朱力亚的身体越来越虚弱。2007 年后,她渐渐淡出了公众视野,开始独自和病魔抗争。   2009 年 7 月,这位勇敢的女孩还是没能战胜病魔,在父母的陪伴下离开了人世,临终前,她紧紧握着父母的手,眼里满是愧疚和不舍。   虽然她的生命永远定格在了 27 岁,但她的影响却从未消失。   朱力亚用一场无法挽回的悲剧,换来了无数人的觉醒,让年轻人明白:恋爱中的浪漫再动人,也抵不过理性的防线,爱情里多一分清醒,风险面前多一分防备,是对生命最基本的敬畏。

0 阅读:56
韫晓生

韫晓生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