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日本前首相石破茂在《每日新闻》上发表的言论,惊呆了日本舆论。石破茂表示:“

菲菲的信笺 2025-11-12 15:14:36

近日,日本前首相石破茂在《每日新闻》上发表的言论,惊呆了日本舆论。石破茂表示:“明治维新最大的动力,不是日本人的勤奋,而是从清朝掠来的2.3亿两白银。”这番言论在日本引发了广泛的讨论和反思。   石破茂这番话之所以戳中日本舆论的痛点,本质上是把日本近代叙事里那块“勤奋发家”的“明治维新神话”的本质给揭露了出来——靠血腥的掠夺为日本的维新打地基。   2.3亿两白银,可不是什么贸易顺差或者辛苦劳作的积累出来的,而是1895年《马关条约》里清政府被迫签下的血债,加上后来“赎辽费”等追加款项,这笔钱在当时换算成日元超过3.6亿,相当于日本全年财政收入的4倍还多。   1890年代的日本刚完成倒幕没多久,工业化进程还在磕磕绊绊地推进,民间资本薄弱,政府财政常年捉襟见肘,正是这笔从天而降的“战争横财”,给明治维新注入了真正的强心剂。   这笔钱的分配去向更是暴露了所谓“文明开化”的底色,超过70%的资金直接投入了军事扩张。   日本海军拿到这笔钱后,迅速启动了联合舰队的扩建计划,从英国订购了当时最先进的战列舰,还在国内扩建了横须贺海军工厂,短短十年间海军吨位翻了三倍多,这才有了后来日俄战争里能和沙俄舰队抗衡的资本。   陆军也没闲着,用赔款组建了六个新的师团,更新了全部步兵武器装备,甚至把原本需要十年才能完成的军事现代化计划压缩到了五年。   反观日本官方宣传里总提的“全民节俭”,其实不过是给掠夺来的财富贴了层道德标签,要是真靠老百姓省吃俭用,怕是再过二十年也凑不齐打造联合舰队的钱。   工业领域更是把这笔赔款当成了原始积累的“启动资金”。政府直接拨款给三菱、三井等财阀,让他们收购了原本濒临破产的国营造船厂和矿山,三菱就是靠着这笔资金扩建了长崎造船所,一跃成为亚洲最大的船舶制造企业。   1897年成立的八幡制铁所,更是全额使用赔款中的800万日元建成,投产第一年就生产了超过2万吨钢铁,直接撑起了日本重工业的半壁江山。   这些企业后来都成了日本对外侵略的军工支柱,说穿了,所谓的“产业升级”不过是用掠夺来的钱武装自己,再去抢更多的钱形成血腥的循环。   就连日本引以为傲的“教育普及”,背后也离不开这笔赃款的支撑。1896年日本政府把赔款中的1000万日元设立为“教育基金”,用来扩建中小学和师范学校,识字率从明治初期的不到20%飙升到1900年的45%。   但这看似光鲜的“文明进步”,本质上是用殖民地人民的血汗钱来培养自己的国民,这种踩着别人肩膀的“发展”,实在没什么值得炫耀的。   讽刺的是,日本后来还把这种模式包装成“脱亚入欧”的成功经验,刻意淡化掠夺的本质,直到石破茂捅破这层窗户纸,才让不少抱着“勤奋神话”的日本人突然发现,自己引以为傲的近代化起点,原来沾满了邻国的血泪。   其实稍微看看当时的财政数据就一目了然,1894年甲午战争前,日本年度财政支出不过8000万日元,而仅《马关条约》的赔款就相当于四年多的财政总收入。   有了这笔钱,日本不仅还清了所有外债,还建立了金本位制度,一下子融入了国际金融体系。这种跨越式的发展,不是什么“明治精神”的胜利,而是侵略战争的红利。

0 阅读:78

猜你喜欢

菲菲的信笺

菲菲的信笺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