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相大白!奥巴马戳破美国霸权困局:30年搞不定中国,只因中国从不上套。美国能让苏

渺远的云娱乐说 2025-11-12 13:40:02

真相大白!奥巴马戳破美国霸权困局:30年搞不定中国,只因中国从不上套。美国能让苏联解体、日本经济“躺平”,为何30年拿中国没辙?不是美国不想下狠手,是中国连“交手的套路”都没按美国的剧本走。 美国当年收拾苏联,靠的就是精准拿捏对方的命门。那会儿苏联一门心思跟美国拼军备,被 “星球大战” 计划勾着往里砸钱,把国民经济拖得畸形不堪。 偏偏苏联经济又严重依赖石油出口,美国转头就联合沙特把油价按在地上摩擦,硬生生断了苏联的外汇来源。更狠的是意识形态渗透,抓着苏联体制僵化的弱点猛戳,内外一夹攻,庞大的帝国就散了架。 对付日本的路数又不一样,80 年代日本经济眼看要超过美国,美国直接拿出 “广场协议” 逼日元升值,出口瞬间没了竞争力。 接着又用 301 条款瞄准日本半导体产业,又是加关税又是禁技术,把占全球市场 80% 份额的日本芯片企业整得抬不起头。日本那会儿政治上全靠美国撑腰,根本不敢硬刚,只能乖乖签协议,结果泡沫一破就是 “失去的二十年”。 轮到中国,美国这套玩了几十年的剧本突然就失灵了。奥巴马在卸任后多次提过类似观点,说美国折腾三十年没按住中国,问题出在对方根本不按套路出牌。 就说贸易战吧,2018 年特朗普喊着要减少逆差、让制造业回流,噼里啪啦加了几千亿美元商品的关税。结果呢?中国日报网的数据摆在那儿,2017 年美国对华逆差 3752 亿美元,到 2022 年反而涨到 3829 亿美元,2024 年美国总的对外贸易逆差更是飙到 9184 亿美元,比战前翻了快一倍。 制造业就业也没见增加,2022 年 1298 万人,后来还降到 1280 万。最打脸的是,关税全转嫁到美国消费者身上,2025 年 4 月 CPI 还涨着 2.3%,超市里的日用品贵了不少,企业成本也跟着飙升。 美国想玩技术封锁这手,中国也没像当年日本那样认栽。之前暂停供应 C919 关键零部件、限制芯片设计软件销售,甚至威胁吊销中国学生签证,无非是想卡住产业升级的脖子。可中国没等着妥协,反而把研发资源往刀刃上堆,完善创新体系,还搞收入分配改革拉内需。 就算生产者价格指数连续几年为负,2024 年降了 2.2%,也没慌着跟风刺激,而是沉下心搞 “双循环”,把国内市场的潜力挖出来。 而且中国根本不上 “军备竞赛” 的钩这件事简直让美国脑袋大,美国军费一年几千亿美元,中国始终把国防开支控制在 GDP 的 1.7% 左右,比很多国家都低。不跟着美国的节奏拼武器,反而把钱砸在高铁、新能源这些民生和产业升级上,几年下来,新能源汽车、光伏组件的全球市场份额都冲到第一,反而让美国的传统优势产业倍感压力。 金融领域的陷阱也没踩,当年美国收拾日本,就是借着金融自由化把热钱灌进去吹泡沫,再突然抽走引发危机。中国心里门儿清,资本账户始终没完全放开,外资进来容易,但想短时间大规模撤走没那么简单。 这些年不管美国怎么喊 “金融脱钩”,中国的外汇储备一直稳在 3 万亿美元上下,人民币汇率也没像日元那样被动升值,反而能根据自己的节奏调整。 苏联当年栽在体制僵化上,日本输在政治依附上,中国却把制度灵活性发挥得淋漓尽致。美国今天禁芯片,明天卡能源,中国转头就跟俄罗斯、中东搞能源人民币结算,跟东南亚签自贸协定,根本不把鸡蛋放一个篮子里。 之前美国财长放话要禁运,中国没硬顶,反而加快和欧洲企业的技术合作,让美国的盟友都犹豫要不要跟着站队。 美国自己的家底也没当年厚实了,产业空心化喊了十几年,制造业占 GDP 比重只剩 8% 左右,想靠关税把企业逼回来,结果企业要么去了墨西哥,要么干脆涨了价,根本没回流美国。国债倒是堆到 30 多万亿美元,利息都快还不上了,想再像当年那样砸钱搞军备竞赛、操控全球市场,力气早不如从前。 中国的应对从来不是被动防守,美国搞 “小圈子” 围堵,中国就推 “一带一路”,把基础设施建到发展中国家,既赚了市场又攒了人缘。美国卡芯片技术,中国就砸钱搞自主研发,虽然高端芯片还在攻坚,但中低端芯片已经能自给自足,新能源汽车用的车规级芯片甚至开始出口。这种 “你打你的,我打我的” 的路数,让美国的套路全落了空。 说实在的,美国不是没下狠手,是每次出手都像打在棉花上。想靠贸易战压制,中国外贸总额反而连续几年创新高。想靠技术封锁遏制,中国研发投入占 GDP 比重都超过 2.5% 了。想煽动意识形态对立,中国偏偏把脱贫、基建这些实在事做到位,让发展中国家看到另一种可能。 奥巴马说的 “从不上套”,本质上就是中国没掉进美国设定的 “对抗陷阱”。不跟你拼消耗,不跟你搞妥协,就盯着自己的目标往前走。美国的霸权困局,说到底不是中国多厉害,是他们那套几十年前的打法,早跟不上这个时代了。

0 阅读:0

猜你喜欢

渺远的云娱乐说

渺远的云娱乐说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