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一个消息砸过来,我直接愣了半天。 中俄蒙三国,要把那条几百年前的“万里茶道”给盘活了,搞跨境自驾游。 这可不是小打小闹的旅游项目,而是横跨三国、全长1.31万公里的超级工程。从福建武夷山出发,北穿江西、湖北、山西、内蒙古,再穿越蒙古国恰克图,最终抵达俄罗斯莫斯科和圣彼得堡,这条沉寂百年的古商道,如今要以车轮滚滚的方式重焕生机,想想都觉得热血沸腾。第九届中俄蒙三国旅游部长会议上签署的合作计划一公布,三天就引爆2.1亿次阅读,足以见得大家对这条线路的期待有多高。 最让人惊喜的是“说走就走”的便利度。以前跨境自驾光通关就得耗上4到6小时,填表格、查资料折腾得人没了兴致。现在二连浩特、阿日哈沙特这些口岸早就升级了“预约通关”,8座以下小车提前在手机上报备,三种语言提示一目了然,平均1小时就能顺利通行。2024年二连浩特口岸日均出入境车辆都破千了,载客量达6000人,比2019年增长了3倍,这便捷度让跨境游彻底告别了“折腾感”。 这条线路藏着的惊喜,远不止一路的风景。自驾路上,早上还在呼伦贝尔吃着茶叶蛋,中午就能尝到蒙古国的手把肉,晚上围坐着喝俄罗斯红菜汤,这种“一站式体验三国风情”的感觉,比任何跟团游都来得真切。湖北文旅打造的15天研学线路,从武汉一路走到贝加尔湖,1200多名游客人均消费1.8万元,直接带动沿线民宿、餐饮、文创增收超2000万元,这哪里是旅游,分明是给沿途经济注入了强心剂。 更妙的是“旅游搭台、商贸唱戏”的联动效应。三国38家文旅企业签下3.2亿元的合作协议,内蒙古要和蒙古国共建跨境游客服务中心,湖北青砖茶集团要往俄罗斯出口5000吨茶叶,还得开10家“中国茶空间”。满洲里的跨境电商更热闹,2024年前10个月交易额飙到18.7亿元,其中35%都是游客游玩后下单的“体验式消费”,俄罗斯的巧克力、中国的小家电,顺着这条茶道双向流通,忙得不亦乐乎。 “呼伦贝尔-乔巴山-恰克图”这条经典线路,2024年接待了8.6万人次,同比增长157.2%,蒙古和俄罗斯游客占了八成。这组数据背后,是三国人民对彼此文化的好奇与接纳。几百年前,商队用骆驼和马匹运送茶叶、丝绸,搭建起贸易桥梁;如今,车轮代替了驼铃,游客带着好奇出发,带回的不仅是纪念品,还有跨越国界的友谊。 这条盘活的万里茶道,早已超越了旅游线路的意义。它是三国合作的鲜活样本,是古商道的现代新生,更是民心相通的纽带。当不同肤色的游客沿着同一条线路前行,当古老的茶文化顺着公路传播,这场跨越1.3万公里的自驾之旅,注定会书写出更多共赢的故事。 各位读者你们怎么看?欢迎在评论区讨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