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该,罪有应得!当狱警打开牢门时,28岁的黄之锋以为只是例行检查,但迎接他的却是

文史小将 2025-11-12 11:45:45

活该,罪有应得!当狱警打开牢门时,28岁的黄之锋以为只是例行检查,但迎接他的却是香港国安处警员又一次的逮捕令。这俗话说得好,人狂自有天收。 2025年6月6日清晨,赤柱监狱的牢门缓缓开启,28岁的黄之锋原以为只是一次例行的检查。 可当他看到面前出现的是香港警务处国家安全处的警官时,他意识到,这一次与以往不同。 作为因串谋颠覆国家政权罪而正在服刑的前民主派活动分子,他再次接到了一张新的逮捕令。 当天早些时候,国安处的警员进入监区,最初似乎是例行巡视,但很快黄之锋被告知,他将面临两项新指控:一是“串谋勾结外国或境外势力危害国家安全”,二是根据《有组织及严重罪行条例》的“洗黑钱”罪。这一行动并非偶然,而是对他过往一系列行为的系统性法律清算。 黄之锋在本地政治的核心手法,一直是试图将香港事务国际化。他与罗冠聪等人在2020年7月至11月间,通过电子邮件、视频连线和公开信件等方式,多次请求外国机构及政界人士介入香港事务,推动经济制裁,甚至阻止美国向香港警方出口装备。 2019年8月,他还被拍摄到与美国驻港澳总领事馆官员秘密会面。这些行为,直接触碰了国家主权与安全的底线。 警方在法庭上提交了大量证据,包括邮件截图、录音和资金流向记录,形成完整证据链,显示他的行为符合国安法第29条所列的犯罪构成,面临终身监禁的可能。 黄之锋能够在本地和国际舆论中获得关注,与他早期塑造的公众形象密切相关。 十四五岁起,他便以“学生领袖”的身份参与反对国民教育科活动,迅速获得媒体关注。 2014年的雨伞运动期间,他的影响力达到高峰,西方媒体也对他给予了大量报道,他曾登上《时代》周刊亚洲版封面,被塑造为抗争象征。这种国际背书进一步增强了他在本地的号召力,使他能更高效地动员支持者。 在2019年的反修例运动中,他利用社交平台直播,鼓动支持者参与机场冲击行动,并详细指导如何规避法律责任。即便在入狱后,他仍试图维持人设,在法庭上向同伙高喊“顶住加油”,或在社交媒体上自称“分担港人苦难”。然而,这些策略在法律面前失效。 黄之锋的法律问题呈现逐步升级的趋势:从早期的公共秩序违法行为,发展到串谋颠覆国家政权和勾结外国势力等重罪。 他曾试图通过承认较轻罪名来规避国安法的严厉惩罚,但显然低估了新法律的追溯力和覆盖面。 最终,他因民主派初选案被判监禁56个月,而入狱后的再被捕再次表明,他以往的“擦边球”策略已经彻底失效。每一次法律判决都成为下一次更严厉指控的基础,使他陷入不断加深的法律困境。 回顾黄之锋从街头崭露头角到如今身陷囹圄的全过程,他失败的根本原因在于过度依赖国际杠杆、个人符号化和法律边缘策略。 在香港新的法律与政治环境下,这些手法已无法生存。他的案例也再次印证了一个事实:无论在舆论上多么成功,挑战国家安全底线的行为,最终都要面对法律的终局清算。 信源:(中国新闻网 2025-6-6 黄之锋,狱中再被控罪)

0 阅读:676

评论列表

用户10xxx92

用户10xxx92

18
2025-11-12 12:07

听说是猴子的后代!

文史小将

文史小将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