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消息! 美国白宫突然宣布! 11月12日,白宫国家经济委员会主任凯文·哈塞特透露,政府停摆创纪录导致10月不少经济数据可能永远丢失,现在想全面摸清美国经济真实状况,难度大大增加。(环球网) 这话听着像在陈述一个技术遗憾,实际上是把政治内斗闯下的祸,轻描淡写成了“数据麻烦”。所谓“永远丢失”可不是丢了几张报表那么简单——10月的消费者价格指数(CPI)、非农就业数据这些核心指标,全是美联储调利率、企业做投资、普通人判断收入的“导航仪”,现在导航仪直接失灵了,整个经济决策都成了“盲飞”。哈塞特自己说“明年一季度能恢复3%-4%增长”,可连10月的经济体温都没测过,这预测跟闭着眼猜谜没两样。 最遭殃的是美联储。之前还靠着9月的CPI数据判断通胀走势,现在10月的通胀、就业数据全没了踪影,12月的议息会议根本没法精准下手。要知道,CPI直接关系到社会保障金的调整,非农数据反映着劳动力市场冷暖,这些数据不是纸面上的数字,是决定利息高低、民生福利的关键依据。更要命的是,就算之后想补,也补不回来——那些靠人工走访的调查、实时统计的交易数据,过了这村就没这店,强行拼凑出来的只会是“垃圾数据”,根本没法用。 市场早就乱成了一锅粥。没有官方数据撑腰,投资者只能抱着私营机构的报告当救命稻草。比如薪资服务商ADP的就业数据,9月还在减少,10月又说增加,前后矛盾得让人摸不着头脑。那些数万亿的通胀挂钩债券,更是直接陷入定价混乱,因为没有官方CPI数据,只能翻出几十年前的“应急条款”凑合用,搞不好就引发市场套利乱局。这种“盲人摸象”的状态,只会让大家更恐慌,美股波动、融资成本上涨都是迟早的事。 这一切的根源根本不是“数据收集出了问题”,而是两党把经济当筹码的恶果。这场停摆足足拖了42天,创下美国历史最长纪录,参议院前前后后投了14次票都没解决,民主党要加福利,共和党要砍项目,谁都不肯让步。结果呢?75万联邦雇员被迫休假,260亿联邦资金被冻结,223个能源项目直接终止,现在连经济数据都成了牺牲品。之前2019年特朗普任期内停摆35天,就赔了110亿美元,这次42天的损失只会更惨,哈塞特却只字不提谁该为此负责。 更讽刺的是,数据丢失的影响会持续发酵。就算政府重启,统计机构一边要补11月的新数据,一边要处理积压的旧任务,人手本来就不够,最后出来的报告要么滞后要么失真。企业不敢随便扩产,普通人不敢大胆消费,全球市场也跟着担心美国经济的稳定性,这些连锁反应,可比丢几个数据的后果严重多了。 各位读者你们怎么看?欢迎在评论区讨论。美政府停摆 美国政府陷停摆 美国白宫停摆 美国经济危机 10月通胀 白宫经济博弈 美国经济报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