轰-20为啥还不出来?网上天天吵,都以为是技术卡脖子了。 我跟你说,全错。 真相是,它被我们那帮“疯子”设计师,给打回去重造了。理由?还不够牛逼,不够甩开别人一个时代。 你别不信,这帮人的“前科”多了去了。 福建舰,咱们第一艘电磁弹射航母。按理说,常规动力上电弹,美国人自己都没搞利索,咱们能搞出来就谢天谢地了。 可那帮人呢?非要一步到位,搞中压直流,比美军福特号那套还稳,故障率低到吓人。本来能早半年交差,秀翻全场。不行!打回去!“能耗还能再降2%,耐久性必须翻倍!” 结果呢?咱们的歼-35、歼-15T在甲板上跟下饺子一样弹射,人家福特号还在为弹个F-35C挠头。 这叫什么?这就叫“要么不做,要么就做成别人眼里的神话”。 还有歼-20。总师杨伟,设计方案都快定稿了,稳得一批。他自己一宿没睡,第二天开会,推翻重来!非要上那个谁都没搞过的鸭翼布局。 团队都疯了,但还是跟着他一起疯。 结果,歼-20一飞冲天,机动性和隐身性结合得像个外星产物,直接把“四代机”的规则给改写了。 所以啊,你现在再回头看轰-20的“沉默”,是不是就品出点不一样的味儿了? 什么发动机、什么隐身涂料,那都是过程,不是坎儿。五角大楼的报告都承认,原型机早就在那儿滑行测试了,个头比B-21还大一圈。 那它在等什么? 它在等一个“完美”的出场时机。等设计师们把最后一个他们觉得“还不够极致”的细节给磨平。 这帮人的字典里,没有“够用就行”,只有“技术碾压”。 所以,别急。 这漫长的等待,不是焦虑,是蓄力。是那种高手过招前,剑在鞘里,人不动,但剑气已经把整个场子都镇住了的感觉。 等它出来那天,全球的镜头都会明白一件事: 有些规矩,就是用来被打破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