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不大量印人民币,去美国,去欧洲随便采购东西?其实理论上可以,比如你多印了100万亿人民币,很顺利的拿着人民币去美国买了一大堆的农产品、芯片、武器装备、医疗设备回来,美国也很顺利的收下了人民币,但下次美国采购中国的服装、家用电器、手机、半导体的时候,也全部用之前收下的人民币支付,问题就会立刻暴露。 先顺着这个假设往下走,真印了100万亿人民币去美国扫货,短期确实能拉回一船船大豆、芯片,表面看货架堆满了,工厂有原料了,好像捡了大便宜。 但这些钱不是从天上掉的,是凭空多出来的“纸”,美国拿着这些人民币也不会当摆设,转头就得用它买咱们的东西——毕竟中国的服装、家电、光伏组件在全球都是硬通货,美国超市里一半的日用品都印着“中国制造”。 等这100万亿人民币流回国内,麻烦就来了。 国内市场上的商品就那么多,突然涌进来这么多钱,物价必然疯涨。就像以前委内瑞拉搞货币超发,一开始也是用新钱进口物资,后来钱回流后,面包价格一天涨三次,老百姓推着一车钱买不到一袋米。 咱们身边也有过苗头,前几年有些地方搞过度信贷刺激,钱流进市场后,猪肉从十几块涨到三十多,连菜市场的白菜都跟着翻倍,普通人家的生活成本一下就上去了。 更糟的是,出口企业收的不是能换石油、矿产的美元,而是自己印的人民币,等于白送了美国一批商品,还让国内的钱更不值钱,这简直是“赔了夫人又折兵”。 而且人民币不是美元,没有全球硬通货的底气。美国能靠印美元买遍世界,是因为各国都认美元,能拿它去买中东的石油、澳洲的铁矿。 可人民币国际化才刚起步,虽然现在跨境收付占比超过三分之一,但欧美企业主要还是用它来跟中国做生意,不是拿来当储备货币。要是咱们突然超发100万亿,国际市场立马会觉得人民币不值钱了,下次再想采购,人家根本不收人民币,非得要美元,到时候还得花外汇储备去换,反而亏得更多。 就像有些新兴国家乱印钱后,外贸只能用美元结算,企业每次换汇都要亏一笔,成本全转嫁到老百姓身上。 更要命的是资本会跟着跑路。 一旦人民币因为超发贬值,手里有钱的人和企业会赶紧把人民币换成美元、欧元,怕钱缩水。2013年就有过教训,有些国家货币超发后,汇率暴跌,富豪们连夜转移资产,普通民众排队抢外汇,最后央行的储备耗光了,经济直接崩盘。 咱们要是走到这一步,工厂没钱买进口设备,老百姓存的钱不值钱,之前靠印钱换来的“繁荣”瞬间就会塌掉。 说到底,印钱采购就是拆东墙补西墙,短期拿回来的物资,迟早要靠国内的物价上涨和货币贬值来还。美国收了人民币再买咱们的商品,等于是把超发的风险全甩回给了我们,最后买单的还是普通老百姓。 这种看似划算的买卖,其实是埋了个定时炸弹,炸响的时候谁都躲不掉。 你觉得要是真出现这种货币回流的情况,最先受影响的会是咱们生活中的哪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