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克兰议会通过重要议案,乌克兰议会以268票赞成,全票通过禁止战争时期展开总统选举的议案,远高于226票的法定票数。这意味着,俄乌战争2025年前结束的可能性大大降低。 乌克兰议会这波268票全票通过的操作,说白了就是把窗户纸捅破了明着来——只要仗还打一天,泽连斯基就稳坐总统宝座。 议会给出的理由听起来冠冕堂皇:战时状态下宪法不允许举行选举,民众也一致认为选举该等停战后再进行。可稍微琢磨就会发现不对劲,所谓的“民众一致”,更像是被战时氛围裹挟的无奈。三年多的战争打下来,乌克兰土地满目疮痍,数百万民众流离失所,大家最迫切的是和平,而不是纠结选举该不该办。 泽连斯基的处境其实很微妙。2019年凭着73%的高得票率当选,执政中期支持率却跌到40%以下,是战争让他的民意支持率飙升到80%以上,从备受质疑的“明星总统”变成了被寄予厚望的“战时领袖”。这种靠战争撑起的支持率,一旦和平来临,能不能站稳脚跟还是个未知数。毕竟选举要拼民生、拼政绩,而不是只靠战时动员的口号。 更耐人寻味的是议会的态度。开战前,波罗申科、季莫申科这些竞争对手都瞧不上泽连斯基,觉得他没经验、能力差。可战争爆发后,所有人都改口支持他,公开宣称“乌克兰的领袖只有一个”。这背后未必是真心认可,更多是战时状态下的政治妥协——没人愿意在国家危难之际拆分阵营,也没人敢冒着“通敌”的风险挑战现任总统。268票的高支持率,更像是各方势力心照不宣的结果。 国际社会的反应也很有意思。马斯克直接呼吁乌克兰举行大选,觉得战时暂停选举不符合民主精神。可那些一直给乌克兰提供援助的西方国家,却大多保持沉默。他们心里清楚,泽连斯基是目前最能凝聚乌克兰抵抗力量的旗帜,换任何一个领导人,都未必能像他这样坚定地站在对抗俄罗斯的前线。支持泽连斯基继续执政,本质上是符合西方地缘政治利益的选择。 有人说泽连斯基可能成为乌克兰的丘吉尔、戴高乐,可丘吉尔打赢二战后照样在选举中落败,民众最终要的还是和平与发展。现在的乌克兰,50%以上的战事要靠自己支撑,军事技术确实比战前有了质的飞跃,甚至能对俄罗斯腹地发动袭击,但这并不意味着战争能一直打下去。工业体系受损、劳动力流失、经济完全依赖外援,这些都是悬在乌克兰头上的利剑。 禁止战时选举,表面上是稳住了领导核心,实则是把和平的希望往后推了。泽连斯基要想真正成为民族英雄,靠的不是“稳坐总统宝座”,而是带领国家走出战争泥潭。如果只是为了保住权力而任由战争拖延,最终只会让更多乌克兰人付出代价,这样的“执政”再长久,也换不来民众真正的认可。 各位读者你们怎么看?欢迎在评论区讨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