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古国传来大好消息!11月8日,中俄蒙三国在蒙古国达尔汗市签署《中俄蒙"万里茶道

朝史暮今天下事 2025-11-11 13:50:50

蒙古国传来大好消息!11月8日,中俄蒙三国在蒙古国达尔汗市签署《中俄蒙"万里茶道"旅游合作发展计划(2025-2026)》共同开发旅游线路、推出跨境自驾游品牌、提升旅游便利化水平。   这不仅仅是一份协议,更是一座桥梁,连接着三国人民的心,也开启了跨越国界的美好旅程。它彰显的是三国在新时代背景下的合作共赢,是对未来共同繁荣的坚定信念。   这条从福建武夷山开始、一直通到俄罗斯圣彼得堡的老茶道,本来就记着三国好几百年做买卖的事儿,现在能重新火起来,真不是碰巧——三国早就在文旅这块儿铺好了合作的底子。   2016年就搞了个“万里茶道”国际旅游联盟,一开始就12家成员,现在都扩到26家了,连俄罗斯的莫斯科、喀山这些城市都主动凑过来,还在中蒙俄三个地方立了遗址纪念碑,你就知道这合作的根基多牢。   协议里说的“旅游便利化”,可不是嘴上说说的空话,绥芬河口岸早就让大家看到实打实的好处了。   中国对拿普通护照的俄罗斯人试行了免签,这儿就弄了“一站式”窗口和“免签快速检查”,俄罗斯游客从下车到通关,常常不到10分钟就搞定,国庆中秋那阵子,入境的人比之前直接多了五成。   更贴心的是,通道里还放了智能翻译机,出了口岸就能转高铁去哈尔滨,或者直接飞北京,咱们说的“无缝衔接”,就是这么实在。   航班也跟着加量,2024年10月底到2025年1月,中俄固定航班就飞了4600多趟,平均每周380多趟,想来回跑,根本不用犯愁订不到票。   这种便利也不是中国单方面在发力,内蒙古还出了奖励政策,国际航班每飞一个小时就奖2万,300人以上的国际专列每列奖1.5万,旅行社能拉来境外游客也有补贴,把政策的好处实实在在给到市场上。   跨境自驾游这个新品牌,十有八九能圈一大波粉。开会的时候已经搞了自驾游启动仪式,从武夷山的茶田里开出去,一路穿过蒙古的草原和戈壁,再开进俄罗斯的白桦林,最后到圣彼得堡的欧式房子那儿,这种跟拍公路电影似的旅程,正好挠到了现在人喜欢深度玩的痒处。   看看欧洲申根区就知道,跨境自驾政策一放开,旅游收入直接涨了40%,中俄蒙这波操作,很可能也能做成这样。   而且自驾游带动的可不光是热门景点,那些沿着线路的小众小镇、有特色的吃的,都能跟着沾光,说不定以后社交平台上全是“茶道自驾vlog”,甚至能搞出“周末跨境游”——从呼伦贝尔出发,去蒙古逛草原、到俄罗斯吃列巴,两天就能打个来回,这种新鲜劲儿,谁能扛得住?   游客愿意来,更能让三国老百姓走得更近,经济也能跟着联动起来。2025年1到7月,内蒙古就接待了25.3万俄罗斯游客、80.6万蒙古国游客,蒙古国来的游客比去年多了26.8%。   青少年之间的交流更热闹,呼伦贝尔上半年就接待了1.5万外国来的青少年,比去年多了57%,还搞了“友谊・和平・年轻的使者”研学季,388个俄罗斯老师学生和本地学生一起体验泡茶、研究生态,这种实打实的互动,比任何广告宣传都有用。   旅游从来不是单打独斗的事儿,游客来了得吃、得住、得买东西,中国的茶叶、蒙古的牛羊肉、俄罗斯的手工艺品,顺着这条线路就能卖得更远。   2023年三国的贸易额就超过2000亿美元了,现在再加上旅游这股助力,就跟给经济合作多装了个发动机似的,说不定以后还能延伸到教育、科技这些领域,搞出“旅游搭台、经济唱戏”的好循环。   这波合作能成,还因为正好赶上了大家旅游消费升级的路子。2019年三国跨国旅游的人次就超过3000万了,就算中间受了点影响,2024年相关的旅游订单也涨了120%,可见大家互相“串门”玩的需求一直都在。   以前三国的旅游资源就跟散着的珠子似的,中国的茶文化、蒙古的草原风情、俄罗斯的外国范儿建筑,各有各的特色,现在用茶道这条线串起来,变成了“一站式跨国体验”,吸引力自然翻了倍。   再加上中俄文化年、青少年夏令营这些活动打了底子,游客早就有了感情基础,这份协议正好把“想旅游”变成了“玩得好”,让这条老茶道在现在这个时代又活出了新样子,成了三国合作的新名片。

0 阅读:9
朝史暮今天下事

朝史暮今天下事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