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对俄罗斯石油巨头进行制裁的威力开始显现! 11月10日,俄罗斯第二大石油公司卢克石油宣布伊拉克西库尔纳-2油田遭遇“不可抗力”,如果6个月内问题得不到解决,那么卢克石油可能会暂停该油田的生产,甚至可能退出该项目。 要知道,这处油田可不是普通资产,2023年卢克刚和伊拉克签了补充协议,计划把日产能从48万桶翻番到80万桶,合同直接续到了2045年,其已探明储量接近200亿桶,自2010年开采以来给卢克贡献的收入早超500亿美元,如今它占伊拉克石油总产量的9%,相当于中东能源版图上一颗实打实的“能量心脏”。 这颗“心脏”突然停摆风险,根子全在美英10月底的制裁组合拳里,美国直接把卢克石油及其34家子公司列入制裁清单,禁止美企与其交易,英国也跟着加码限制,而全球金融体系绕不开的美元结算成了死穴,伊拉克政府不敢碰制裁红线,干脆冻结了油田所有现金和原油支付,卢克就算想维持运营,也成了有油卖不出钱的窘境,要知道卢克和俄罗斯石油公司联手掌控着俄罗斯60%的石油产量,这种级别的企业被掐住资金链,制裁的杀伤力不言而喻。 但话说回来,卢克也不是没破局的法子,保加利亚能源专家早看透了其中关键:制裁只在使用美元支付时才管用,要是换成非美元货币绕开美国金融体系,限制就能大半失效。 这可不是空想,2025年IMF的数据摆着呢,美元在全球外汇储备里的占比已经跌到56.32%,创下1995年以来的新低,沙特对华石油贸易里人民币结算占比都突破45%了,连美国和沙特延续50年的“石油美元协议”到期都没续约,卢克要是真敢在西库尔纳-2油田试一把非美元结算,不光能解自己的燃眉之急,等于给去美元化推了一把,美国费劲维持的货币霸权怕是要更晃荡。 更有意思的是,卢克的困境反倒给中国递了个契机,中国早就是全球最大的能源进口国,和卢克石油的长期石油合同本就打底,而现在中东市场对人民币结算的接受度越来越高——沙特两大国有银行都接入了中国跨境支付系统,中沙用数字人民币结算原油,把交易时间从3-5天压缩到2小时,效率摆在这。 要是卢克真撑不下去退出,中国企业接手再合适不过,一来有长期合作基础,二来熟悉非美元结算玩法,还能稳住油田产能,毕竟上海国际能源交易中心的原油期货早成了全球第三大合约,亚太定价权都有了分量,接手运营完全不是问题。 西方以为这是拿捏俄罗斯的好棋,实则早把自己绕进了死胡同,美国想靠制裁削减俄能源收入,结果10月制裁一出,国际油价直接从跌势转涨,自己国内还得扛通胀压力,欧盟更尴尬,保加利亚三分之二的燃料都靠卢克旗下的炼油厂供应,真要是油田停摆,每天得300多辆油罐车跨境运油,根本不现实,所谓的制裁威力,到头来成了砸向自己的石头,能源价格波动扛着,去美元化进程推着,还给竞争对手让了位。 说到底,这波制裁更像西方的自嗨,以为掐住美元结算就能卡死俄罗斯石油,却忘了能源市场从来不是谁的一言堂,更忘了自己早被能源供应链捆得结实,卢克的“不可抗力”是制裁威力的明证,但这份威力反伤的范围,恐怕比美国预想的要大得多。 而最后捡着机会稳市场、促合作的,反倒成了不声不响布局非美元结算和能源合作的玩家,这波“搬起石头砸自己脚”的戏码,实在算不上高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