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乌克兰网友指出,在福建舰近期公开的舰载机起降画面中,多架歼-35隐身战斗机虽然频繁现身甲板并完成弹射起飞,但无一挂载实弹或训练弹,机身干净得“像刚出厂”,然后就开始质疑,如果连基本的武器挂载都未进行测试,福建舰的实际作战能力恐怕要打个问号。 从公开的视频看,歼-35在福建舰上起飞确实“画风清奇”:机身锃亮,翅膀底下空荡荡,连平时训练用的黄黑条纹训练弹都没见着。 反观美国“福特”号航母,F-35C起飞时至少会挂两枚AIM-120空空导弹,或者塞颗GBU-32激光炸弹,训练弹也涂得花里胡哨。 但仔细扒拉福建舰的训练细节,这事儿没那么简单,海军专家鲁军勇说过,福建舰的电磁弹射系统测试时,“一次性零故障弹射了歼-15T、歼-35、空警-600好几款飞机”。 关键就在这儿,测试弹射系统本身,根本不用挂武器!就像你测汽车发动机,先空跑看动力够不够,再拉货测承载力,福建舰现在就是在“测动力”,挂武器反而可能因为重量影响系统调试,纯属多此一举。 福建舰的训练节奏,其实藏着中国海军的“小心机”,公开信息显示,它的测试分三步: 第一步是“基础能力验证”,重点测电磁弹射、阻拦着舰这些“硬功夫”,比如歼-35弹射起飞,核心是看电磁弹射器能不能在2秒内把飞机从静止推到起飞速度;着舰时,阻拦索能不能在3秒内把240公里/小时冲过来的飞机“拽停”。 这些测试挂不挂武器无所谓,反而能减少干扰,把系统调得更准。 第二步是“武器系统集成”,重点测舰载机和航母的“武器配合”,比如歼-35挂上PL-15导弹后,电磁弹射系统能不能根据武器重量调整推力。 着舰时,阻拦索能不能扛住满载战机的冲击,这一步需要更复杂的测试,但福建舰现在还没到这阶段。 第三步是“全系统实战化”,模拟真实战场,比如多架飞机一起飞、边飞边打导弹、电子干扰这些,这一步通常得等航母形成战斗力后再搞,福建舰刚交付,急啥? 福建舰是中国第一艘电磁弹射航母,从“能飞”到“能打”本来就得一步步来,就像学开车,先练挂挡踩油门,再练倒车入库,最后才能上高速。 现在福建舰在“练基础”,挂不挂武器真不重要,反而说明中国海军测试严谨,先把弹射系统调顺溜了,再考虑武器挂载,这种“分步走”比“一步到位”靠谱多了。 更关键的是,中国海军的“实战化”从来不是靠“突击冲刺”,从辽宁舰的滑跃起飞,到山东舰的歼-15双机编队,再到福建舰的电磁弹射+隐身战机,每一步都走得稳稳当当。 这次歼-35“光溜溜起飞”,恰恰说明中国海军在测试环节不糊弄,先把弹射系统调教到极致,再考虑武器挂载,这种“慢工出细活”的劲儿,反而比“赶进度”更让人放心。 至于乌克兰网友的质疑,说不定还有点“酸”,毕竟他们的航母早就拆了,而中国海军的航母,正从“下饺子”往“高精尖”冲,等福建舰完成全系统测试,挂满武器的歼-35冲上蓝天时,那些质疑声,估计得变成“真香”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