坐牢还能赚钱,这么离谱的事也就只能在韩国看见了!坐牢还能赚钱,尹锡悦在看守所收了

不简单的幸福 2025-11-10 17:42:06

坐牢还能赚钱,这么离谱的事也就只能在韩国看见了!坐牢还能赚钱,尹锡悦在看守所收了6.5亿,是李在明年薪的2.5倍。 前总统身陷囹圄,却在看守所里赚得盆满钵满,这样匪夷所思的剧情,正在韩国真实上演。韩国法务部11月9日提交国会的材料揭露,尹锡悦自7月10日因内乱、滥用职权等罪名被捕。 至10月26日短短109天内,竟收受高达6亿5725万韩元代管金,折合人民币约318万元,这一数字相当于现任总统李在明今年年薪的2.5倍,刷新了首尔看守所在押人员收款纪录。 所谓代管金,本是为保障在押人员基本生活设立的制度,初衷是让家人朋友汇款购买洗漱用品等必需品,任何人均可自由转账。可在尹锡悦身上,这一制度彻底变了味。 他不仅收款数额惊人,提款频率更令人咋舌,109天内分180次提取约6.52亿韩元,平均每天提款1.8次,几乎达到“日提数次”的程度,这般操作哪里像是身陷羁押的囚犯,反倒堪比精打细算的生意人。 更令人玩味的是,他的妻子金建希自8月12日被关押以来,也收获了2250万韩元代管金,其中1856万韩元已被提取,夫妻二人在看守所内依然维持着“资金自由”,着实颠覆认知。 要知道,现任总统李在明今年的年薪不过2.6258亿韩元,尹锡悦在牢狱中“躺赚”的金额,足以让在职总统望尘莫及。这组悬殊的数据背后,是韩国制度设计的巨大漏洞。 按照韩国法律,正常政治捐款有着严格限制,单人年度捐款不得超过2000万韩元,单笔对总统候选人的捐赠上限为1000万韩元,超限额捐款还需实名申报。 可代管金制度却完全游离在监管之外,既不限制捐款总额,也不要求捐赠者实名,只需拆分小额、频繁汇款,再由在押人员分批提取,就能轻松绕开所有政治献金监管规定,形成一套“洗捐+资金回收”的完整链条。 尹锡悦的180次提款,正是对这一漏洞的精准利用,让看守所账户沦为规避监管的“灰色银行”。如此巨额资金,究竟来自何方? 尹锡悦虽已卸任且身陷囹圄,失去了重返政坛的可能,但作为韩国保守阵营的核心人物,仍有大批忠实支持者对其不离不弃。这些支持者通过代管金表达“忠心”,生怕偶像在看守所里受委屈,这笔钱自然带有强烈的政治献金色彩。 更耐人寻味的是,不排除部分资金是前同僚或利益相关方支付的“封口费”。尹锡悦曾任总统、检察官,在职期间手握大量政商内幕和他人把柄,如今身陷囹圄,随便透露只言片语都可能引发政坛地震,那些担心自身利益受损的人,通过代管金“破财消灾”,也并非没有可能。 更讽刺的是,尹锡悦的情况并非个例。韩国法务部近期公布的“在押高额代管金名单”中,统一教总裁韩鹤子、在野党议员权性东等人赫然在列,这些人清一色属于韩国保守阵营核心成员。 他们即便身陷羁押,依然能通过代管金维持资金调配和外部联系,看守所非但没有切断其政治影响力,反而成了“权力蓄能”的特殊场所。这种现象背后,是韩国保守派阵营金权政治的延续,代管金账户成为他们在体制灰区中实现“政治权力再生产”的合法通道。 其实早在2023年,韩国监察机关就已向法务部发出预警,指出代管金制度存在“高度风险”,可能成为腐败温床。但相关部门始终无动于衷,直到尹锡悦案引爆舆论,才匆匆公布一份缺乏资金来源审查、没有处置建议的名单敷衍了事。 司法系统的装聋作哑,监管机制的形同虚设,让本应规范秩序的制度沦为权贵特权的“保护伞”。要知道,韩国看守所对在押人员账户仅设置了“余额不超过400万韩元”的形式化限制,对捐款总额、频次和来源完全不加管控,这样的制度设计,本身就为权力寻租留下了巨大空间。 这场“看守所提款风波”,早已超越个人贪腐的范畴,成为韩国民主制度失灵的集中写照。在一个健康的法治社会,监狱本该是终止权力、清算过错的地方,可在韩国,羁押状态竟成了权贵规避监管、延续利益的“避风港”。 尹锡悦百日狂揽318万的背后,是普通民众对公平正义的失望,是对“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嘲讽。当囚犯的“狱中收入”远超总统年薪,当监管制度对权贵形同虚设,这样的制度漏洞怎能不让人寒心? 韩国的代管金乱象,给各国都敲响了警钟。制度的生命力在于执行,更在于公平公正。任何制度设计都不能留有模糊地带,尤其不能为特权阶层提供可乘之机。 尹锡悦案所暴露的,不仅是代管金制度的缺陷,更是整个政治生态和司法体系的深层问题。如果不能及时堵住漏洞、重塑监管,类似的荒诞剧情还会重演,民众对政府的信任也将持续崩塌。 牢狱中本不该有“赚钱神话”,权力更不能在监管盲区肆意妄为。希望韩国能正视这场制度危机,拿出刮骨疗毒的勇气改革弊政,否则,“总统监狱”的魔咒尚未打破,“看守所金库”的闹剧又将成为韩国民主史上难以抹去的污点。

0 阅读:0
不简单的幸福

不简单的幸福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