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称,戴在一线教师头上的“紧箍咒”,该松一松了 你说评职称这事儿,养活了多少人?

枫叶漫天 2025-11-10 16:05:20

职称,戴在一线教师头上的“紧箍咒”,该松一松了 你说评职称这事儿,养活了多少人? 我认识个老教师,教了三十多年书,头发都白了,还在一线带着两个班的数学课。每天最早到办公室,最晚离开。学生成绩年年前三,家长提起他都竖大拇指。可他的职称,还是初级。 他们学校还有个老师,课带得少,学生成绩也一般,但人家已经是高级了。为啥?论文发了好几篇,课题做了一个又一个。你说这论文和课题,对教小学生到底有多大用?可现实就是这样——会教书的,不如会写材料的。 这不是个例。我打听了一圈,好多学校都这样。评职称早就不是看谁课教得好了,看的是谁材料攒得多,谁关系处得好。一线老师白天上课、批作业、管学生,累得够呛,晚上回家还得琢磨怎么发论文、报课题。这不是本末倒置吗? 更让人想不通的是,评个职称怎么就这么复杂?要填那么多表,准备那么多材料,跑那么多部门。我听说有个老师为了评职称,光打印材料就花了八百多块钱,装订成十几本,用行李箱拖着去送审。这一套流程下来,得养活多少管理岗位?得养活多少期刊杂志?得养活多少培训机构的“论文辅导班”? 其实老师们的要求真不高。就像教育部这次通知里说的,别把课后服务和职称挂钩,这就是在给老师松绑。但还远远不够。 中小学老师,特别是义务教育阶段的,真没谁比谁强多少。都是师范毕业,都认真备课,都能把知识讲明白。差别真有那么大吗?非得用职称分出个三六九等? 最公平的办法,其实就是按年限晋级。教了十五年,自动升中级;教了二十五年,自动升高级。让老师们把心思都放在教学上,放在学生身上,别整天琢磨那些虚头巴脑的材料。 现在教育部的文件已经往前迈了一步,知道要给老师减负了。但职称这块硬骨头,什么时候能啃下来? 真心希望有一天,老师们能安心教书,不用为职称熬夜写材料,不用为评奖四处求人。那时候的教育,才会真正有希望。 毕竟,教育的根在课堂,在老师和学生之间。别让那些课堂之外的东西,寒了老师们的心。 爆料

0 阅读:49
枫叶漫天

枫叶漫天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