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渊和刘邦不到7年统一天下,曹操用尽了三十多年为何做不到? 刘邦和李渊不到 7 年统一天下,曹操拼了三十多年却只统一北方,核心是开局难度、对手质量和时代枷锁完全不在一个量级。 先看刘邦和李渊的 “躺赢” 基础,这俩都是踩着前朝的尸骨起家,秦末和隋末的乱世早把旧王朝的根基刨得干干净净。 秦朝末年,陈胜吴广一声喊,天下群雄瞬间揭竿,章邯带着骊山刑徒凑的军队虽然能打,但项羽在巨鹿一战就报销了秦军二十万主力,等于帮刘邦扫清了西进关中的最大障碍。 刘邦进咸阳时,秦朝已经是纸糊的架子,子婴捧着玉玺投降时,身边连像样的护卫都没有,他后来跟项羽争天下,本质是捡了秦朝崩溃后的 “残局”。 李渊更夸张,本身就是关陇贵族集团的核心成员,太原留守的职位让他手握数万精兵,而隋末的局势乱得更彻底 —— 瓦岗军在中原牵制了隋军主力,窦建德、王世充等人互相攻杀,李渊趁机带着军队轻松拿下长安,当时关中人口还有 378 万,粮草充足得能养活十万大军,等于刚起兵就拿到了最肥的根据地。 再看曹操的开局,简直是地狱模式。东汉末年虽然有黄巾起义,但中央朝廷还没彻底垮台,各地州牧太守手里的兵都是正规军,不是秦末隋末的乌合之众。 曹操刚起兵时只有五千人,还没开打就被董卓的部将打得只剩几百人,好不容易在兖州站稳脚跟,杀了名士边让得罪士族,张邈、陈宫立刻勾结吕布反水,把他逼得只剩三座孤城,差点饿死在逃亡路上。 他的对手更是 “神仙打架” 级别:袁绍 “四世三公”,门生故吏遍布天下,统一河北时手握十万精兵,光粮草就能撑三年,官渡之战曹操两万兵力对抗十万袁军,靠偷袭乌巢才险胜,这一战打了整整一年,比刘邦灭秦的时间还长。 更头疼的是对手没完没了,灭了袁绍还有袁谭、袁尚内斗,刚平定北方又冒出来马超、韩遂的西凉联军,渭南之战曹操靠挖壕沟、筑甬道才勉强取胜,光修工事就耗了三个月。 等他想南下统一,孙权已经在江东经营了三代,刘备带着关羽、张飞到处拉拢士族,赤壁之战孙刘五万联军把他二十万大军烧得精光,长江天险从此成了迈不过的坎。 最关键的是曹操被士族捆住了手脚,而刘邦、李渊根本没这烦恼。秦末隋末的战乱把旧士族打得七零八落,刘邦入关后 “约法三章”,直接废了秦朝的苛政,根本不用跟士族掰手腕;李渊本身就是士族头子,关陇集团的韦氏、杜氏都主动投靠,等于自带 “股东团”。 曹操不一样,他出身 “赘阉遗丑”,士族打心底里瞧不起他,他搞 “唯才是举”,把张辽、徐晃这些出身底层的人提拔成大将,等于断了士族的当官路子,杀边让、孔融就是跟士族撕破脸的结果。 可后来他发现离了士族不行,赤壁战败后北方需要稳定,只能被迫跟士族妥协,同意何夔 “核之乡间” 的提议,放弃了自己的用人理念,连荀彧这样的核心谋士都因为反对他进位魏公而被逼死。 到了曹丕时代,为了称帝更是直接推行九品中正制,让士族垄断了官场,等于亲手给曹魏埋了雷,而曹操在世时,这种既要打压士族又要利用士族的矛盾,耗掉了他一半的精力。 还有个容易被忽略的点,刘邦和李渊都有 “完美合伙人”,曹操却只能靠自己。刘邦有萧何管后勤,不管打多少败仗,关中的粮草和兵源总能及时补上;有韩信当 “战神”,暗度陈仓、背水一战全是教科书级别的胜利。 李渊有李世民这个 “六边形战士”,打薛仁杲、灭王世充全靠他冲锋陷阵,虎牢关一战生擒窦建德,直接终结了隋末的割据局面。曹操呢,郭嘉早死,荀彧后期跟他离心离德,五子良将虽然能打,但没有一个能像韩信、李世民那样独当一面平定一方。 更倒霉的是他的对手都太能熬,刘备屡败屡战,从河北跑到荆州再到益州,硬是熬成了蜀汉皇帝;孙权守住江东,靠长江天险跟他耗了十几年,曹操晚年自己都感叹 “生子当如孙仲谋”,这话里全是无奈。 对比时间线更明显,刘邦公元前 209 年起兵,公元前 202 年称帝,7 年时间里大部分时候都是跟项羽一对一单挑,其他诸侯根本构不成威胁;李渊 617 年起兵,624 年统一,8 年时间里主要对手就王世充、窦建德两个,而且是逐个击破。 曹操 189 年起兵,200 年才打赢官渡之战,208 年赤壁战败后就停滞不前,220 年去世时还没搞定孙权和刘备,三十多年里一直在跟不同的对手车轮战,刚平定一个又冒出来新的,就像打地鼠一样没完没了。 更要命的是,刘邦和李渊碰到的都是 “一次性对手”,项羽自刎、窦建德被擒后,他们的势力立刻瓦解,而曹操打垮袁绍后,袁谭、袁尚还能接着跟他耗,马超战败后跑到汉中又卷土重来,这种 “打不死的小强” 太多,自然耗光了他的时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