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一女子在银行买了几根金条,看金价上涨,就拿了一根去银行兑换,没想到,工作人员查看后却告知这是假的,女子质疑:金条是我在你们银行买的,你现在告诉我是假的?随即选择报警,警方介入后发现银行的金条是真的,问题出在了女子的闺蜜身上,网友:防火防盗防闺蜜! 覃女士今年42岁,做服装生意多年,手里攒了些闲钱。2021年,她听朋友说买金条保值,就去家附近的工商银行,花20多万买了两根100克的金条。 当时银行柜员戴着白手套,小心翼翼地把金条放在电子秤上,“嘀”的一声显示200.00克,又用放大镜指着金条侧面的编号“ICBC20210518007”,让她核对清楚才开票。 覃女士宝贝得不行,回家就去家具城挑了个厚重的黑色保险柜,嵌在书房的衣柜侧面,特意设置了六位数密码——是儿子的生日。每次放金条时,她都要反复检查柜门是否锁死,连丈夫想多看一眼都没答应。 当天上午,覃女士带着金条和发票来到银行。柜员接过金条,掂量了一下就觉得不对劲。她把金条放在检测仪器上,没几分钟就皱起了眉:“女士,这金条密度不对,不是我们银行卖的真品。” 覃女士当场炸了,声音拔高了八度:“你胡说!我当年就是在这窗口买的,发票编号都能对上,你们是不是把真金条掉包了想赖账?”柜员被她的气势吓了一跳,赶紧从金库又取出一根新金条,放在托盘里推到她面前。 两相对比,差别一目了然:真金条泛着温润的赤金色光泽,拿在手里沉甸甸压手;她那根颜色发乌,边缘还带着细微的毛刺,柜员用镊子轻轻一夹,边缘竟微微变了形。 覃女士气不过,当场打了110。警察赶到后,先调取了银行2021年的监控和交易记录。监控清晰显示,当年覃女士购买时,柜员从专用金库取出金条,当面核对编号、称重,流程没问题。 银行经理调来了当年的库存台账,泛黄的纸页上清晰记录着编号“ICBC20210518007”的金条出库记录,经办人、复核人签字齐全。警察又追溯了金条的源头,从上海黄金交易所的交割单到银行金库的入库登记,每一步都有迹可循。“银行这边没问题,金条出库时肯定是真的。”民警拍了拍覃女士的肩膀,她却瘫坐在银行的休息椅上,脑子里嗡嗡作响:“不可能啊,金条一直在我保险柜里,除了我没人能动,怎么会变成假的?” 警察跟着覃女士回家查保险柜。保险柜完好无损,没有任何撬动痕迹,密码锁也没被破解的迹象。覃女士肯定地说:“密码只有我一个人知道,连我老公都没告诉。” 民警戴着白手套,用强光手电仔细照遍保险柜内部,在柜门内侧的缝隙里,夹着一根染着栗色指甲油的短发。“最近有没有外人来过家里?尤其是接触过书房或者保险柜?”民警一边用证物袋收好头发,一边问道。覃女士皱着眉回想,突然一拍大腿:“我闺蜜黄某!去年她跟老公吵架,在我家借住了3个月!”这个名字刚出口,民警的眼神立刻变得锐利起来。 “我闺蜜黄某,去年有段时间没地方住,在我家借住了3个月。”覃女士说,她和黄某从小一起长大,关系好得像亲姐妹。黄某借住时,她从没设防,有时甚至让黄某帮忙收拾书房,而保险柜就在书房里。 “她不仅知道,我还特意打开给她看过!”覃女士懊悔地拍着额头,民警立刻调取黄某的行踪轨迹,很快发现了可疑之处:黄某借住期间,曾多次在深夜出入小区附近的快递点;更关键的是,半年前她去一家黄金回收店卖过金条,回收记录上的编号,和覃女士真金条的编号一模一样。 民警当即驱车赶到黄某的出租屋,敲开门时,她正对着镜子试穿新买的香奈儿外套。看到穿警服的人,黄某脸上的笑容瞬间僵住,下意识把外套往衣柜里塞。“我们是渝中区公安分局的,关于覃女士金条的事,需要你配合调查。”听到“覃女士”和“金条”两个词,黄某的脸“唰”地白了。 在派出所的询问室里,黄某捂着脸哭了半个多小时,才断断续续说出真相。她借住的第一周,就发现覃女士早上赶去进货时,偶尔会忘记锁保险柜——柜门只是轻轻掩着。第一次她壮着胆子打开,偷了里面一对金耳环,拿去卖了2000多块还了网贷。见覃女士半个月都没发现,她的胆子越来越大,又陆续偷了项链、手镯,前后卖了近万元。 直到有次覃女士打开保险柜显摆金条,她看到发票上20多万的金额,心彻底痒了。她在网上搜“仿真金条定制”,花3000块订了两根和真金条一模一样的假货,连编号都让商家刻得分毫不差。 收货那天,她特意等覃女士去外地参加订货会,趁着夜色用假金条调包了真的。真金条被她分两次卖给不同的回收店,一共卖了21万,一半还了网贷,另一半买了香奈儿外套、LV包和苹果手机。 “我以为她平时不怎么看金条,肯定发现不了,没想到她会去兑现……”黄某哭着说,手指无意识地抠着衣角。 警察根据黄某的供述,追回了还没花完的10万赃款,以及她用赃款买的名牌包。黄某因涉嫌盗窃,被依法采取刑事强制措施,等待她的将是法律的制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