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3年,毛主席伸出了小手指对苏振华上将说:“管海军靠你呀,海军要搞好,使敌人害怕。我们的海军只有这样大。”毛主又说:“为了反对帝国主义的侵略,我们一定要建立强大的海军!” 1973年5月的一个晚上,北京的灯光下,刚升任海军第一政治委员的苏振华将军正在向毛主席汇报工作。 听完汇报,毛主席举起小指,语气里带着期盼也藏着警醒:“我们海军只有这样大。” 紧接着,他目光坚定地看着苏振华:“管海军靠你!海军要搞好,使敌人怕。” 这话像一颗种子,落在了苏振华心里。 没几天,他就把这份嘱托传给了海军党委常委,又在5月22日写下报告:咱们已经能年产五万吨军用船只,要十年建成强大海军。 第二天,毛主席的批示就来了,只有八个字:“努力奋斗,十年达到目标。”这份简短的对话和批示,成了之后好多年海军建设的指南针。 1953年2月,毛主席坐着海军的军舰从武汉去南京,江风里跟年轻水兵们说:“过去帝国主义侵略我国大都是从海上来的,现在太平洋还不太平,我们该有一支强大的海军。” 提笔题词的时候,字里行间全是决心:“为了反对帝国主义的侵略,我们一定要建立强大的海军。” 那时候人民海军刚满四岁,家底薄得可怜。 1949年4月23日百万雄师过大江那天,海军在江苏泰州白马庙成立,手里拿得出手的,就几艘国民党起义的军舰,再加上几十条木船。 首任海军司令员肖劲光1950年去刘公岛视察,连艘军舰都调不出来,只能坐渔船去。 渔民看了都纳闷:“海军司令还要坐渔船?”肖劲光摸着船舷没多说,心里却憋着火:总有一天要让中国有自己的大舰。 家底薄,敌人可没手软,1950年的时候,国民党海军盘踞在万山群岛,想把海口封死。 咱们的解放号炮艇上战场了,这船才28吨,吃水连一米都不到,就一门20毫米舰炮加两挺机枪,跟敌人的护卫舰比起来,简直是鸡蛋碰石头。 可水兵们硬是驾着它闯到敌阵里,顶着炮火打了整场,把敌太和号护卫舰打残了,开创了海军近战夜战的先例。 现在去海军博物馆,还能看到这炮艇两舷上的几十个弹孔,每个孔都像在说当时有多难。 1965年八六海战更让人揪心,19岁的轮机兵麦贤得被弹片击中右前额,昏过去又醒过来,简单包了包就爬回战位,硬撑了三个多小时直到胜利。 后来从他脑颅里取出来的那块弹片,现在就摆在博物馆里,成了最有力的见证。 那些年,扫雷官兵没有先进装备,就凭着胆子在雷区里排日制锚雷;南沙守礁的战士住在高脚屋里,顶着高温高湿,嘴里念的还是“人在礁在国旗在”。 难到极致,就往自主创新上闯,当年搞核潜艇,黄旭华和同事们真是一无所有,没钱没资料没技术,只能对着美国的核潜艇儿童玩具研究。 就凭着这股钻劲,1970年我国第一艘鱼雷攻击型核潜艇下水了。 1971年,自主研制的济南舰服役,这是咱们第一艘导弹驱逐舰;后来鹰潭舰、“巨浪一号”导弹陆续出来,“自主研制”这四个字,慢慢成了海军的底气。 2012年11月23日,戴明盟驾驶歼-15舰载机在航母上成功着舰,那“惊天一落”,让中国正式迈入航母时代。 现在去海军博物馆,退役的长江舰、鞍山舰停在水里,旁边就是歼-15的尾钩、张超用过的弹射座椅、曹先建受伤后打的钢钉。 这些展品旁边,总围着不少游客,退役志愿者张衍杰最清楚,只要讲到“自主研制”,游客眼里的光就藏不住。 如今再看,当年毛主席举着小指示的“弱小”,早就变了模样。 辽宁舰、山东舰、福建舰相继入列,歼-15T、歼-35、空警-600在福建舰上完成弹射训练,完整的现代化远洋作战装备体系已经成型。 海军博物馆的“亮剑深蓝”雕塑前,年轻飞行员对着“海空卫士”王伟的遗物敬礼;扫雷舰战士宗义站在旧锚雷旁,说要像先辈那样完成任务;孩子们学着“航母style”的姿势,屏幕上的战机呼啸而起。 这支部队,再也不是当年需要坐渔船视察的模样了。 伟人对海军的期盼,是打心底里记着近代中国的疼:那些年,帝国主义的军舰就是从海上撬开了中国的大门。 所以“海军要搞好,使敌人怕”的背后,是“保卫家园”的实在需求;“十年达到目标”的批示里,是对民族未来的担当。 现在的海军,真的实现了“使敌人怕”的嘱托。 亚丁湾护航保障商船安全,岛礁防卫守护国土完整,和平年代的每一次行动,都在说清楚强大的意义。 从白马庙的木船到太平洋的航母,从坐渔船的司令到弹射起飞的舰载机,人民海军的每一步,都踩着民族向海图强的节拍;每一次劈波斩浪,都在回答伟人的嘱托、回应百姓的期盼。 【评论区聊聊】海疆安宁,才是对所有付出最好的回报。 (信源:军政兼优的开国上将,彭德怀为其改名苏振华,邓小平称他是最能打仗的政委,毛主席说“管海军靠他”——党史博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