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国两次放尽了俄国的血,俄国扩张的气运基本给打光了,一战前沙俄人口1.67亿,结果一战开打损失了700万人,击垮沙俄迫使倒台间接导致沙俄内战损失了500余万人,硬生生打断了沙俄的工业化进程。 一战东线战场上,沙俄动员了上千万兵力跟德奥联军死磕,结果被德国人打得晕头转向。就说坦能堡战役吧,俄军直接被打崩了,9 万人成了俘虏,带兵的将军都羞得自杀了。 这场仗之后,俄军就没缓过劲来,从 1914 到 1917 年这三年,战场上死了快两百万,受伤的近五百万,还有九十万被德军抓了俘虏,加起来损失足足七百多万人。 这些可不是冰冷的数字啊,全是能种田、能做工、能扛枪的壮丁,家里的顶梁柱说没就没了,前线士兵哪还有心思打仗,反战情绪跟野火似的蔓延开。 沙皇政府本来就够糟了,工业化慢得要死,农民苦不堪言,这下被德国打得家底都漏了,直接点燃了火药桶。 1917 年先是二月革命推翻了沙皇,临时政府撑了没几个月,十月革命又来了,整个国家彻底乱了套。而这一切的根子,就是德国人在战场上的狠揍,要是没有那些惨败,沙俄未必会崩得这么快。 更糟的是,国家一乱,内战紧跟着就来了,从 1918 年打到 1922 年,红军白军互相厮杀,德国人虽然没直接动手,可这战火就是他们间接点燃的。 这场内战比一战还惨烈,饿死的、病死的、打死的加起来足足有上千万人,之前说的五百万都算少的了。到 1920 年,沙俄的人口从 1.67 亿掉到了 1.4 亿,二十年攒下的人口增长全没了,等于一夜回到了解放前。 人口没了,工业化更别提了,直接被打断了脊梁骨。一战前沙俄好不容易有点工业化的苗头,巴库的油田、顿巴斯的煤矿都在慢慢发展,铁路也修了不少,可德国人一打仗,前线要兵要粮,工厂里的工人全被拉去当兵,机器要么被征用造武器,要么被战火炸成了废铁。 等到内战爆发,那些好不容易建起来的工厂、矿山,不是成了战场就是被抢空了,能干活的工人要么死了要么逃了,哪还有心思搞生产。 后来苏联搞五年计划,虽然钢铁产量从 400 万吨飙到 1700 万吨,看着挺厉害,可跟沙俄本来的势头比,差远了。 人口学家门捷列夫 1906 年就预测,要是顺顺当当发展,沙俄到 2000 年人口能破 6 亿,有这人口红利,工业化肯定能稳步推进。可德国人这么一折腾,人口基数直接缩水,劳动力少得可怜,工厂再大,没人干活也白搭,效率始终上不去。 更要命的是,德国人还逼着刚成立的苏俄签了《布列斯特 - 立陶夫斯克条约》,割走了上百万平方公里土地,上千万人口也没了,那些铁矿、煤矿这些工业命脉全被抢走了。这哪是停战条约啊,简直是往俄国伤口上撒盐,不光断了钱袋子,连东进扩张的路子都给堵死了。 你说说,德国这两记重拳有多狠?一战直接打垮军队、打崩政权,间接引爆内战,人口损失上千万,工业化进程硬生生被掐断。 到 1939 年,苏联人口勉强回到 1.7 亿,可这还是算上了后来吞并的地盘,要是只算原来的沙俄领土,跟 1914 年没差多少,二十多年白忙活了。 本来沙俄靠着人口和地盘,扩张的气运正旺,可德国人两度吸血,把人口这个根本给毁了,扩张的底气自然就没了。 后来二战德国又来打,更是把俄国的人口脊梁彻底砸断,可光是一战和内战这两下,就已经把沙俄的气运打光了。这哪是打仗啊,简直是断了人家的根,德国人这一手,真是把俄国坑惨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