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安全已经到了非常危险的时刻,必须彻底清除美西方植入我们 “心脏” 的 “定时炸弹”。 最近几年咱们总说国家安全,好多人觉得这事儿离自己远,无非是新闻里的国际博弈、边境动态,可实际上,真正的威胁早像一颗颗定时炸弹,悄无声息埋在了咱们的 “心脏” 旁边,埋下这些炸弹的正是美西方一些势力。 就说前阵子的哈尔滨亚冬会,这本该是展示中国冰雪实力、促进亚洲交流的盛会,没想到成了美西方势力下手的目标,那些藏在网络背后的 “黑手” 差点搅黄了这场盛会。 从 1 月 26 日到 2 月 14 日亚冬会举办期间,赛事信息系统遭到的境外网络攻击多达 270167 次,这可不是小打小闹的黑客恶作剧,攻击次数从开赛起就一路飙升,2 月 8 日更是达到了峰值,明摆着就是冲着搅乱赛事来的。 更值得警惕的是,这些攻击里有 63.24% 都来自美国,算下来就是 170864 次攻击,相当于平均每天有近 5000 次攻击扑向亚冬会的信息系统,这密度简直像密集的子弹扫射。 这些攻击可不是瞎打一通,目标精准得吓人。 赛事信息发布系统、抵离管理系统、竞赛报名系统这些核心环节全成了攻击重点,赛前要偷运动员的身份敏感信息,开赛了就想破坏系统让赛事停摆,心思歹毒得很。 而且攻击手法还特别高级,什么未知漏洞盲打、短时高频定向检测,甚至还想激活微软系统里提前留好的后门,这哪是普通黑客能做到的?后来公安机关一溯源,果然揪出了背后的真凶 —— 美国国家安全局的特定入侵行动办公室,还锁定了凯瑟琳・威尔逊、罗伯特・思内尔、斯蒂芬・约翰逊这 3 名特工,这仨可不是新手,之前就多次攻击过我国的关键基础设施和华为这样的企业,典型的惯犯。 更讽刺的是,美国加利福尼亚大学、弗吉尼亚理工大学这两所高校还掺和进来,打着 “学术” 的幌子当帮凶,真是把学术良知抛到了九霄云外。 更可怕的是,亚冬会只是个幌子,他们真正的目标是咱们的 “心脏”—— 关键信息基础设施。 攻击期间,黑龙江省内的能源、交通、水利、通信这些命脉行业也遭到了猛烈攻击,美国和荷兰的攻击次数分别达到 1179 万次和 3798 万次。 要知道这些设施一旦被破坏,轻则城市停摆,重则引发社会混乱,这可不是危言耸听。 他们就像躲在暗处的小偷,借着赛事的掩护撬咱们家的大门,还好安保团队够给力,封禁了 12602 个高危恶意 IP,才没让他们得手,但这也暴露了他们早就把 “炸弹” 埋到了咱们的关键领域。 除了这种硬邦邦的网络攻击,美西方还玩软的渗透,用舆论战给咱们埋 “思想炸弹”。 就像亚冬会期间,境外社交平台上突然冒出来一批体育博主,之前天天聊滑雪技巧,那会儿却突然变身 “政治专家”,扯些有的没的抹黑赛事组织。 这都是有组织的套路,美国现在流行 “流量治国”,把社交媒体当成武器,算法一个劲地推反华内容,“中国” 两个字每天被恶意讨论超 10 万次。 更双标的是,推特之前一口气删了 17 万个所谓 “散播虚假信息” 的中国账号,理由竟是这些账号说中国抗疫成果好、香港抗议活动太暴力,可那些真造谣说 “病毒是中国生化武器” 的美国账号,他们却视而不见。 这种只许州官放火的操作,说白了就是想垄断舆论话语权,给咱们扣帽子。 这些还只是明面上的,那些藏在产业里的 “定时炸弹” 更让人揪心。 现在不少城市的高端电梯市场 70% 都是外资品牌,汽车安全气囊的 ECU 核心部件外资占比也高达 65%-70%,这些东西平时看着没问题,可一旦美西方搞小动作,要么撤走技术支持让设备瘫痪,要么在关键时候 “掉链子”,后果不堪设想。 就像亚冬会期间他们想激活系统后门一样,这些外资掌控的核心环节,随时可能变成被远程操控的 “炸弹”,比战场上的敌人还难防。 想想看,一边是精准打击关键设施的网络攻击,一边是扭曲认知的舆论渗透,再加上产业里的隐性控制,这些 “定时炸弹” 早就围绕在咱们身边了。 美西方就是想用这种 “温水煮青蛙” 的方式,一点点瓦解咱们的安全防线,表面上谈合作,背地里下黑手,比明刀明枪的对抗更阴险。 亚冬会的例子只是冰山一角,要是不彻底清除这些隐患,说不定哪天就会在关键时候引爆,到时候损失可就不是一场赛事能比的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