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场纵火案:一把怒火烧掉的不仅是衣服,更是做人的底线!》 重庆星光68商场,本是一个再普通不过的周末下午。 直到那名女子掏出打火机,毫不犹豫地点燃了货架上的衣物——火苗“轰”地窜起,浓烟瞬间吞噬了半个店铺。顾客尖叫逃散,店员慌乱中打翻了货架,而纵火者却站在原地,脸上竟带着一丝诡异的冷笑…… 这一幕,不是电影里的疯狂反派,而是真实发生在7月18日的恶性事件。更令人震惊的是,当保安控制住该女子时,她的回答让所有人倒吸一口凉气:“我就是看这家店不爽,烧几件衣服怎么了?” 1. 泄愤的代价:你以为只是烧衣服? 警方通报显示,这场“任性”的纵火造成了超过20万元的直接损失。但更可怕的是潜在危险——商场当时人流密集,若非自动消防系统及时启动,后果不堪设想。 法律专家指出,根据《刑法》第114条,在公共场所故意纵火,即使未造成人员伤亡,也已构成“以危险方法危害公共安全罪”,最高可判十年以上有期徒刑。而该女子轻飘飘的一句“不爽”,很可能换来的是牢狱之灾。 2. 情绪失控背后的社会病灶 心理专家分析,这种极端泄愤行为折射出令人担忧的社会心态: “巨婴式”逻辑:认为世界必须围着自己转,稍不顺心就要报复社会 低成本犯罪快感:以为破坏财物“不算大事”,却不知已触犯刑法红线 表演型人格作祟:在公共场合制造混乱来获取病态关注 值得警惕的是,类似事件并非个例。从地铁上抢方向盘到餐厅里摔盘子泄愤,这种“我不好过谁也别想好过”的扭曲心理正在蔓延。 3. 我们该如何守住文明的底线? 商场监控拍下了一个耐人寻味的细节:当女子点火时,周围顾客第一反应不是制止,而是纷纷举起手机拍摄。这种“围观文化”某种程度上纵容了极端行为。 社会学者建议: 强化法律震慑:让公众清楚知道,任何形式的泄愤破坏都要付出沉重代价 完善心理干预:商场、社区等场所应建立情绪疏导机制 培养公民意识:遇到类似情况,勇敢站出来制止而非冷漠围观 今日她烧的是衣服,明日若有人烧的是你的生活,谁来买单? “遇到这种极端泄愤行为,你会怎么做?” 在评论区说出你的观点:是立即制止、报警求助,还是选择明哲保身?纵火事故 重庆纵火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