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何美国债务高达37万亿美元,还能养得起11艘航母?其实我们都被骗了,美国债务3

慕蕊看趣事 2025-11-09 15:38:30

为何美国债务高达37万亿美元,还能养得起11艘航母?其实我们都被骗了,美国债务37万亿,已经不是天文数字,是宇宙数字了。 一个国家,欠的钱快赶上全球GDP的四分之一了,居然还稳稳当当地在全球撒着军舰,特别是那11艘核动力航母,一艘一艘地往你家门口晃,谁看了不觉得魔幻? 当美国国债时钟定格在37.2万亿美元的历史高位,意味着每名美国公民人均负债达10.7万美元时,美国仍在全球部署三个航母战斗群,维持着一支由11艘核动力航母构成的庞大舰队。 华盛顿五角大楼的军费预算听证会上,美军将领正唾沫横飞地申请下一艘福特级航母的建造经费,而隔壁财政部的官员却在为37万亿美元债务的利息发愁——光是2025年上半年,美国就要支付9800亿美元的债务利息,比很多国家全年的GDP还高。 这种一边债台高筑一边穷兵黩武的魔幻场景,让不少人直呼“看不懂”。 要知道,一艘福特级航母的造价就高达130亿美元,11艘航母每年的维护费更是突破200亿美元,美国到底靠什么在37万亿债务的重压下,还能把这些“海上巨兽”养得服服帖帖?答案藏在美元霸权的游戏规则里,我们其实都被表象骗了。 美元霸权是美国能“借债养航母”的核心密码。作为全球储备货币,美元占全球外汇储备的58%、国际贸易结算的40%,这意味着美国可以通过印钞来偿还债务。 2020年,美联储狂印3万亿美元,不仅稳住了本国经济,还把通胀压力转嫁给了其他国家。中国手里持有的1.2万亿美元美债、日本持有的1.1万亿美元,本质上都是在为美国的军费“买单”。 更狠的是,美国还通过“石油美元”体系绑定全球能源贸易,沙特等产油国卖石油必须用美元结算,这些国家拿到美元后又只能去买美债,形成了“石油-美元-美债”的闭环。 美国前财政部长康纳利曾嚣张地说:“美元是我们的货币,却是你们的问题。”这句话道破了真相——只要美元霸权还在,美国就能靠“薅全球羊毛”来填补军费窟窿。 军费预算的“特殊地位”让航母总能分到最大块蛋糕。2025年美国军费预算高达8860亿美元,占全球军费总和的39%,比中、俄、英、法、日五国的军费加起来还多。 在这笔巨额预算里,海军拿到2300亿美元,其中15%专门用于航母建设和维护。更关键的是,美国军费是“法定授权支出”,不受政府债务上限的限制,哪怕债务违约风险加剧,航母的建造进度也不会受影响。 纽波特纽斯造船厂的工人透露,福特级航母的钢材采购、核反应堆部件生产,都是“优先保障供应”,连疫情最严重的时候,造船厂也没停工过。这种“军费至上”的政策,让11艘航母成了“特殊公民”,哪怕政府要削减教育、医疗预算,也绝不会动航母的一根毫毛。 航母的“成本分摊”策略也减轻了美国的压力。美国在全球有374个军事基地,遍布140多个国家和地区,这些基地的航母停靠、补给费用,很多都由 host 国承担。 日本每年要向美国支付约86亿美元的“驻日美军经费”,其中就包括横须贺海军基地的航母维护费用;韩国每年也得掏10亿美元,用于釜山港的航母后勤保障。 此外,美国还通过“军事同盟”让盟友买单,澳大利亚为了让美国航母常来南海,斥资100亿澳元扩建达尔文港;英国更是直接把女王号航母的维护交给美国造船厂,每年支付5亿美元“服务费”。这种“盟友掏腰包,美国撑门面”的模式,让美国养航母的实际成本降低了30%。 不过,这种“借债养航母”的模式正在逐渐失效。随着去美元化浪潮兴起,越来越多国家开始用本币结算石油贸易,2024年人民币在石油贸易中的结算占比已达6.3%;中国、俄罗斯等国持续抛售美债,美债的海外持有率从2015年的45%降至2025年的32%。 更严峻的是,航母的造价和维护费越来越高,福特级航母的后续改进费用从20亿美元涨到了40亿美元,每艘航母的全生命周期成本高达2500亿美元。美国国会预算办公室警告,如果债务率继续攀升,到2035年军费占GDP的比例可能突破5%,会严重挤压民生支出。 美国能在37万亿债务下养得起11艘航母,靠的不是经济实力有多强,而是美元霸权和全球霸权的双重加持。但这种“饮鸩止渴”的模式终究难以为继,就像一座建在沙滩上的城堡,只要美元霸权的根基动摇,整个体系就会崩塌。 当有一天其他国家不再愿意为美国的债务和军费买单时,那些耀武扬威的航母,可能就会从“海上霸主”变成压垮美国经济的“沉重包袱”。这场看似魔幻的“债务-航母”游戏,其实早已埋下了崩塌的种子。 官方信源:美国财政部国际资本流动报告; SIPRI 2025年全球军费报告; 美国海军航母事实档案; 美国国会预算办公室债务与军费分析报告

0 阅读:0

猜你喜欢

慕蕊看趣事

慕蕊看趣事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