冰冷的病房里,一老一少的身影刺痛了周女士的眼睛——七十多岁的老人佝偻着背,怀里抱着个瑟瑟发抖的一岁幼儿。孩子身上那件薄得透光的单衣,与昆明深秋的寒意格格不入。 “孩子的爸妈呢?”这句压在心底两天的疑问终于问出口时,周女士怎么也没想到会听到这样的答案。 老人浑浊的眼睛望着窗外,声音轻得像片落叶:“娃娃刚两个月大,他爸就走了,车祸……孩子妈,再没回来过。”每个字都像锤子敲在周女士心上。她这才注意到,老人开裂的手掌始终护着孩子的后背,那双布满老茧的手,是这个孩子唯一的避风港。 保温瓶里是邻居帮忙打的米糊,塑料袋里是慈善机构送的旧衣。老人说,这次孩子高烧不退,他借了三百块钱才敢来医院。说话时,他始终没看周女士的眼睛,仿佛习惯了这样的艰难,也习惯了不给人添麻烦。 周女士转身走出病房,在走廊尽头哭了。然后她擦干眼泪,做了两件事:先去最近的商场买了三套厚实的童装,又去收费处悄悄存了一笔钱。 当她抱着新衣服回到病房,给孩子换上温暖柔软的棉衣时,小家伙突然笑了,伸出小手抓住了她的手指。那一刻周女士明白,有些善意一旦开始,就不会结束。在这个陌生人组成的社会里,总有人会在寒风中为你点一盏灯——而她,愿意成为那盏灯。“有钱”跟“人品好”,哪个更重要 帮邻居家救火受伤能报医保吗 男子救火被索赔灭火器 当地回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