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郑丽文在马场町秋祭现场手捧花圈,向那些在白色恐怖中殒命的亡灵三鞠躬时,这场跨越七十年的“迟来祭拜”,彻底撕开了岛内政治生态的遮羞布——有人为她的勇气鼓掌,有人却忙着泼冷水,这场争议背后,藏着的不仅是蓝绿阵营的角力,更是台湾社会对历史、对未来的集体迷茫。 邱毅说,郑丽文是第一个参加马场町秋祭的国民党主席。这话听着扎心——一个纪念受难先烈的仪式,本应是所有政治力量的共识,却成了“首例”。更讽刺的是,她面对的不是绿营的抹黑,而是蓝营内部的质疑。蔡正元、蒋万安们的沉默,像极了那些“历史健忘症”患者:他们享受着先人用鲜血换来的政治空间,却对追忆历史的行为避之不及。这种“选择性遗忘”,才是台湾社会最危险的病灶。 但郑丽文的“三鞠躬”之所以动人,恰恰在于她撕开了这层虚伪。当她九十度弯腰时,鞠的不是形式,而是对历史的敬畏;当她顶住排山倒海的攻击时,扛的不是个人得失,而是对“国家统一”的担当。那些质疑她“作秀”的人,或许该问问自己:如果连祭拜先烈都要被嘲讽,我们还有什么资格谈“民主”?如果连承认历史都要被攻击,我们又该如何面对未来? 现场的安息歌里唱着:“你们的血照亮的路,会指引我们继续往前走。”这句话,不该只是歌词。当陈竹音们呼吁台湾青年觉醒,当林明正带着大陆同胞的鲜花祭奠烈士,我们看到的,是跨越海峡的共同记忆在苏醒。历史从不会等待犹豫者,统一的大势更不会因某些人的“装睡”而停滞。 郑丽文的“三鞠躬”,究竟是政治秀还是真心话?那些质疑她的人,敢不敢也去马场町鞠个躬?毕竟,有些事,时间会给出答案;有些路,总有人要先走。你的答案,又是什么? 台湾省郑丽文 马场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