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前驻华大使垂秀夫警告:“中国现在太强大,日本打三拳,中国能还三十拳!”日本从上到下,从官方到民间,对侵华战争并不是认罪,而是反思自己为什么战败了,好为将来再次侵华吸取经验。日本对侵华战争的态度,从来不是真认错,而是盯着战败教训,琢磨怎么下次赢。 东海风浪下,中日两国船影交错,谁知一纸旧账能掀起多大波澜?前驻华大使垂秀夫那句“日本打三拳,中国回三十拳”,听似调侃,实则藏着日本对华战略的深层焦虑。八十年过去,日本真悔过侵华罪行了吗?还是在暗中盘算下一次“翻盘”? 日本前驻华大使垂秀夫这番话可不是随便说说。他从2013年到2017年在北京当大使,那几年亲眼看着中国从经济大国迈向全面强国。回国后,2025年夏天接受媒体采访,他直言中国综合国力今非昔比,日本要是硬碰硬,只会吃亏。比方说,日本出三拳,中国能回三十拳;要是出五拳,迎接的可能是十倍反击。他建议日本学古人“卧薪尝胆”,低调忍耐,等中国衰落那一天再来场“决战”。这话说出口,顿时在两国舆论场炸了锅。中国网民议论纷纷,日本右翼也借机鼓噪。垂秀夫这人背景不简单,早年外交生涯中就对华事务熟门熟路,他的表态反映出日本精英层对实力对比的清醒,却也暴露了某种不甘。 日本对侵华战争的态度,从来就没真正摆正位置。1931年九一八事变,日本关东军炸了沈阳北郊铁路,借口“自卫”大举进犯东北。那是蓄意侵略,铁证如山。可日本官方和民间,眼睛总盯着1945年战败的教训,琢磨怎么避免重蹈覆辙,好为将来卷土重来铺路。战后教育体系里,二战内容避重就轻。学校课本讲广岛长崎原子弹轰炸,强调日本受害者形象,却不提那两个城市战时是日军后勤基地,源源不断运兵运械支援侵华前线。这样的叙事,把侵略责任稀释得干干净净。 再看卢沟桥事变,1937年7月7日夜,日军在北平西南郊演习,明知那是敏感地带,还故意挑衅。枪声一响,就全面开火,开启了八年抗战大幕。日本教科书写成“突发冲突”,暗示中国先动手,等于把侵略包装成“正当防卫”。孩子从小接触这些,哪能分清是非?长大后,对侵华实情一知半解,只知道日本“吃亏了”,却不知当年日军给中国造成多大创伤。南京大屠杀,1937年12月13日日军入城,屠杀三十多万中国军民和平民,国际法庭有判决书、照片和证词。可日本部分教材只模糊说“南京事件造成伤亡”,否认数字,抹黑事实。细菌战、毒气战那些黑账,档案里写得清清楚楚,日军抓中国俘虏做活体实验,投放毒剂害惨无数村民,日本学校提都不提。 这种历史观不是悔罪,而是战略反思。从官方到民间,日本总把战败归咎补给中断、盟军空袭,分析战术失误,为潜在复苏找借口。靖国神社每年祭拜战犯,包括指挥侵华的甲级罪犯,右翼政客带头鞠躬,民间反对声小得可怜。东京街头右翼团体散发传单,宣扬“自卫战争论”,路人习以为常。时间一长,社会形成共识:承认本土苦难,回避对外罪责。垂秀夫的警告,正踩在这条线上。他承认中国强大,海军导弹先进,经济体量世界第二,日本国防预算虽涨到GDP2%,但对比起来还是小巫见大巫。可他的“卧薪尝胆”论调,透着等中国衰弱再战的野心,这跟日本右翼一脉相承。 中国这些年走和平发展路子,军力强了是为保家园,不是欺负人。垂秀夫的话虽点出差距,却提醒我们,日本历史顽疾不除,中日关系难安稳。钓鱼岛争端,东海巡航摩擦,这些热点背后,都是历史账没算清。日本要是真想合作,就得从教育改起,把侵略真相全盘托出,让下一代知道日军当年怎么踏破中国山河,怎么制造人间惨剧。官方也该放弃“终战”这种遮羞布,直面“战败”事实,向中国人民道歉,给受害国交代。 话说,日本社会这股风气,根子在战后美苏冷战格局。日本投降后,美国主导东京审判,只处少数战犯,大批侵华元凶逍遥法外。教育改革时,美方为拉日本入盟,默许淡化侵略内容。结果,日本右翼钻空子,篡改课本,操控舆论。民间调查显示,很多日本人对南京大屠杀一无所知,或信“人数夸大”的鬼话。这不光害了自己,还毒害中日邻里情谊。中国始终敞开大门,欢迎日本真诚交流,两国经贸额超3000亿美元,青年互访年年上万。可要是日本继续盯着“下次怎么赢”,那合作就成空谈。 历史不是儿戏,日本得醒醒神。侵华战争造成中国3500万军民伤亡,财产损失是国民收入几百倍,这些数字不是冷冰冰的统计,而是血泪史。国际社会看在眼里,美国欧洲多次敦促日本正视历史,日本却总推三阻四。 而日本历史教育这事儿,就是不想认账。学校里教孩子战争是“悲剧”,却不细说侵略起因。民间媒体报道南京时,常加“争议”标签,等于给否认派留后门。政界更甚,首相访靖国,国际哗然,日本还辩称“私人行为”。这些年,中国多次呼吁,日本敷衍了事。 垂秀夫的话,敲醒铃铛。中国强大是事实,靠改革开放和人民勤劳,不是天上掉的。日本要是学不会尊重,永远在“教训”里打转,那下场自找。两国隔海相望,合作空间大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