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知名学者约翰·米尔斯海默曾毫不客气地说,永远不要低估美国能有多残忍无情,它绝不容忍实力相当的对手存在,残暴的美国不会停止遏制中国策略。不过他坦言,中国人清楚地意识到,弱小意味着什么?百年屈辱教会中国人,必须自己强大起来。 米尔斯海默研究了一辈子大国博弈,他的判断藏着美国行事的底层逻辑,国际上本就没有所谓的“温情脉脉”,尤其是美国,从坐上霸权位置那天起,就没停下过打压对手的脚步。 说起这手段,老例子一抓一大把,当年日本经济势头正猛,眼看要追上美国,美国直接拉着盟友逼日本签协议,硬是把日本经济泡沫戳破,之后几十年都缓不过劲。 再往前,苏联和美国搞冷战,美国明明知道军备竞赛烧钱,还是硬搞星球大战计划,逼着苏联跟着砸钱,最后把苏联的财政拖垮了。 这些事都透着同一个理,谁要是威胁到美国的位置,不管是盟友还是对手,它都能下狠手。 现在轮到中国,美国的遏制手段换了花样,但狠劲一点没减,最明显的就是在科技领域动手,出台的芯片法案就是典型。 表面说是要发展自家芯片产业,实际藏着满满的限制条款,拿了美国补贴的企业,十年内不能在中国扩大芯片产能,连技术合作都要受管制。 这根本不是公平竞争,就是想把中国的半导体产业卡在原地,毕竟芯片这东西,小到手机大到航天设备都离不了。 美国甚至还逼着盟友一起搞限制,想把中国从全球产业链里踢出去,这种为了霸权不惜割裂市场的做法,确实应了米尔斯海默“残忍无情”的评价。 但美国可能没算到,它的遏制恰恰撞在了中国人最敏感的地方,百年前的日子太苦了,国门被轰开,国土被瓜分,明明是自己的地盘,却要看别人脸色。 那些屈辱不是书本上的文字,是刻在骨子里的记忆,让中国人比谁都清楚,弱小就意味着任人宰割,指望别人手下留情根本不现实。 所以面对美国的封锁,中国没想着求饶,而是转头搞自主研发,芯片领域的企业加班加点攻坚技术,各地建起来的研发中心越来越多,就算过程难,也没人想回到被卡脖子的日子。 米尔斯海默能看透这一点,才显得他的判断有深度,他知道中国人的强大不是为了争霸权,是为了自保,这种从历史教训里长出来的韧性,和美国那种靠打压别人维持地位的逻辑完全不同。 美国总觉得能靠封锁把中国按住,却忘了中国最擅长的就是在压力下成长。 当年被限制核武器技术,最后还是搞出了自己的原子弹;被卡航天技术,如今空间站也能自己建。这次芯片领域的突围,不过是历史的重演。 其实美国的遏制策略,本质上是霸权思维在作祟,它习惯了说一不二,见不得别人发展起来,却忽略了时代变了。 现在的世界早不是单打独斗的年代,中国庞大的市场、完整的产业链,不是说断就能断的。 美国逼着企业选边站,最后受伤的反而可能是自家企业,就像有美国芯片公司抱怨,失去中国市场后业绩一路下滑。 米尔斯海默的话更像一面镜子,照出了美国的霸权焦虑,也映出了中国的发展底气,美国的遏制或许会带来一时的困难,但挡不住中国变强的脚步。 毕竟中国人追求强大的动力,从来不是和谁攀比,而是不想再经历过去的屈辱,这种扎根在历史里的信念,比任何外部压力都更有力量。 参考资料:观察者网《“二十年来中国一直在加强自力更生,美国打压中国更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