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18岁考生拒绝保送清华,校长骂他:“太狂妄!”后来到了高考冲刺前100天,他

锴锐说科技文化 2025-11-08 16:29:08

福建18岁考生拒绝保送清华,校长骂他:“太狂妄!”后来到了高考冲刺前100天,他又请长假离开学校。高考成绩出炉,普通大学的录取名单里都没有他的名字,但是过了20天,他却成为学校百年来第1位“颠覆者”!   2009年夏,福建一所重点中学的公告栏前围满了人。   高考录取名单贴了满墙,师生们从头查到尾,都没找到李拓远的名字。   “可惜了,放着清华保送不要,非要瞎折腾。”“高考前一百天突然请假,肯定是心态崩了。”   议论声里,校长的办公室迎来了一位特殊的邮递员。   一封印着耶鲁大学校徽的信封被递进来,信封上“李拓远”三个字格外清晰。   拆开信封的瞬间,校长愣住了——李拓远不仅被耶鲁录取,还拿下了四年全额奖学金,成了这所百年名校走出的第一个耶鲁学子。   三个月前的争执场景,此刻清晰浮现在校长眼前。   当时,学校刚拿到清华的保送名额,全校都认定李拓远会欣然接受。   可这个18岁的少年,却在办公室里坚定地说:“我要考耶鲁。”   校长气得拍了桌子:“清华还不够你挑?太狂妄了!”没人知道,这个决定在李拓远心里藏了整整七年。   1991年出生的他,九岁时父母离异,跟着当英语老师的母亲生活。   母亲忙于工作,没时间管教,他成了作业不交、考试垫底的“问题学生”,班主任的投诉信堆成了小山。   五年级那年,母亲把他送到乡下外公家。   外公是退休老教师,没讲半句批评的话,每天清晨带着他下田干活。   割稻子时教他“一分耕耘一分收获”,喂猪时跟他讲“做事要沉下心”,夜晚就搬出旧书,从历史故事讲到海外名校。   “耶鲁的校训是‘光明与真理’,那里有最棒的学术氛围。”外公的话,像一道光照进李拓远心里。   他开始跟着外公读书,《史记》《名人传》翻得卷了边,成绩从班级末尾追到年级第一,“考耶鲁”成了他藏在心里的目标。   所以当清华保送名额递到面前时,他没有丝毫动摇。   更让人意外的是母亲的态度。   班主任急着联系母亲“劝孩子”,母亲却听完儿子的规划后,直接向学校申请了百日长假,回家陪着他备战托福和SAT。   母子俩把客厅改成书房,墙上贴满了单词表和复习计划。   美国大学入学考试需要海量词汇,李拓远琢磨出“六步背单词法”,把单词和场景、例句绑定记忆,每天清晨五点起床背诵,十天就记下四千个新单词。   深夜的台灯下,他的桌上堆满了演算纸,母亲端来的牛奶凉了又热,他都顾不上喝。   这份拼劲,延续到了耶鲁的四年里。   他每天雷打不动列好学习清单,课堂永远坐在第一排,遇到问题就追着教授泡在办公室,图书馆闭馆的灯光,见证了他无数个奋斗的夜晚。   毕业时,他的总成绩稳居年级前5%,连续四年获得奖学金。   高盛投资银行的橄榄枝随之而来,这份光鲜的工作里,他依旧带着一股拼劲。   工作三年后,李拓远又做了个震惊同事的决定:辞职回国,做教育。   为了积累经验,他考取哈佛商学院,毕业时校方给出优厚待遇挽留,他却婉拒了。   “外公说过,学到的本事要用来帮更多人。”   回国后,他创立教育品牌,把“六步背单词法”“清单学习法”整理成课程,还常去偏远地区举办公益讲座。   他资助了三十多名贫困学生,其中两人已考上理想大学。   主要信源:(东南早报——厦门高中生李柘远,放弃保送清华,两个月后,却成为福建人的骄傲)

0 阅读:4
锴锐说科技文化

锴锐说科技文化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