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跑5公里,心率飙到170,像在胸口里敲鼓。” 这不是段子,是跑友群里最常见的崩溃瞬间。 有人把锅甩给天气:夏天30℃,心率直接+15。 有人怪自己菜:隔天跑还是累,怀疑人生。 其实,美国运动医学会早给了答案——强度太高、恢复不够、身体在报警。 把最大心率公式(220-年龄)翻出来一看,170已经踩进无氧区,难怪最后两公里只能走路。 更扎心的是,研究说肌肉和心脏要48-72小时回血,我们却天天打卡,把疲劳当坚持。 试试“180-年龄”慢跑法,配速掉到7分也能刷脂,关键是第二天起床心率没蹦高。 跑一休一、跑二休一,先让身体说“我可以”,再说“我要更快”。 下次再遇到心率越跑越高,别硬撑,先减速、再补水、看静息心率。 跑步不是跟朋友圈比,是跟昨天的自己和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