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不是上海进博会传来消息,国内很多人或许还蒙在鼓里!中国AI发展都走到这一步了。 如今在全球AI大模型的较量中,中国AI已经逐渐赶上来了。更让人振奋的是,中国AI在落地应用方面进展很快,尤其是医疗AI技术已经开始走出国门,连国际医疗巨头都投出了信任票。 今年进博会一开幕,罗氏制药就带着和咱们中国企业合作的 AI 成果亮相了,和商汤医疗、若生科技一起发布了 “小罗智多星” AI 科研工具,还有 “MDT 智能体” 这种创新玩意儿。 要知道罗氏可是全球顶尖的制药巨头,能主动找中国 AI 企业联手,这本身就是对咱们技术的十足信任。 那个 “MDT 智能体” 特别实用,以前医生整理患者资料得花好几个小时,现在 20 分钟就能搞定,还能生成清晰的病情概览和指标图,复旦大学中山医院的医生都夸它能帮着从 “经验看病” 变成 “智能看病”,不光省时间,还能提高诊疗质量。 更厉害的是 “小罗智多星”,试运行就覆盖了全国 90 个城市的 700 家三甲医院,帮 4000 多个医生做成了 600 多个科研项目,累计省了两万多小时的工作量,把医生从繁琐的文书里解放出来,能专心搞研究治病了。 还有更让人提气的,全球知名药企礼来直接砸了 3.45 亿美元跟咱们的晶泰科技合作,这已经是第二次重金押注了,上次 2.5 亿美元合作小分子药还没过去多久,这次又盯上了大分子药研发。 礼来可不是随便花钱的主儿,他们看中的是晶泰科技的 AI 平台能快速设计出 “双特异性抗体” 这种新药,就是能同时攻击两个病灶的那种,以前开发这种药又慢又贵,现在有 AI 帮忙就高效多了。 晶泰科技也成了全球少有的,既能做 AI 小分子药又能做大分子药的企业,连国际巨头都来借咱们的技术用,这实力还有啥说的。 阿里巴巴达摩院更不含糊,进博会上直接跟 GE 医疗签了合作,要把咱们的 “一扫多查” AI 技术装到 GE 的高端 CT、MRI 设备里。 这技术有多牛?以前做胸部 CT 只能查肺,现在一次扫描,肺结节、冠脉钙化、骨质疏松、脂肪肝这些问题全能查出来,扫完马上就能出报告初稿。 GE 医疗中国的总裁都说了,AI 不是替代医生,是给医生添助力,有了这技术,基层医院都能有三甲医院的诊断水平。 想想看,以后老百姓在家门口的医院就能做精准检查,不用再跑大医院排队,这就是中国 AI 给咱们带来的实实在在的好处。 可能有人会问,这些技术真的靠谱吗?当然靠谱,数据说话最有力。咱们中国 AI + 医疗市场现在正以每年 58.3% 的速度疯长,2025 年规模都突破 900 亿元了,在全球医学影像这些应用领域,咱们的市场份额都超过 60% 了。 而且不只是国内好用,咱们的技术还在走出国门。就像伦敦大学学院和 Moorfields 眼科医院开发的 RETFound 模型,核心开发者里就有中国博士,这个模型用 160 多万张视网膜图像训练出来,不光能查眼病,还能预测心肌梗塞、帕金森这些大病,现在已经公开给全世界用,这就是中国智慧在全球医疗领域的贡献。 以前总听说国外 AI 多先进,现在咱们真的赶上来了,而且更接地气、更懂医疗需求。樊嘉院士都说了,AI 的价值不只是看单个病例,而是能整个带动医学研究进步,咱们现在就是把 AI 和临床需求实实在在结合起来了。 上海人工智能实验室的专家也说了,AI 得扎根在真实的医院场景里,靠医生的经验打磨算法,这样的技术才管用,咱们正是这么做的。 看看这些事儿,国际巨头真金白银投钱合作,先进技术落地就能帮医生看病、帮患者省事儿,市场规模还一个劲儿往上涨,这哪是 “赶上来了”,简直是在某些方面领跑了。 要是没进博会把这些消息透出来,好多人可能还真不知道咱们中国 AI 这么争气。以后可别再觉得国外的技术都强了,咱们自己的医疗 AI,已经在全球舞台上拿到了实实在在的 “信任票”,这股劲头,真让人心里踏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