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石将军、副官聂曦、陈宝仓将军户籍卡首次公开!他们都是拥有高官厚禄的人,过着别人羡慕的生活,可这些先烈,因为心中有人民,忠于人民,甘愿牺牲小家为大家,致敬! 最近一段时间,《沉默的荣耀》这部剧火遍了大江南北,剧中对吴石将军潜伏历程的真实还原,让无数观众看得红了眼眶。 大家跟着剧情走进那位“密使一号”的隐秘人生,既惊叹于他在敌人心脏里周旋的勇气,更心疼他最终为信仰献身的悲壮。 观众们在感动之余,也忍不住好奇:这些隐蔽战线的英雄,在真实历史里究竟过着怎样的生活? 这份好奇,让一批沉睡了七十多年的珍贵档案走到了公众面前。 南京市档案馆的工作人员注意到剧集带来的社会反响,决定从馆藏的旧档案里找找线索。 他们把目标锁定在南京解放前夕,也就是1946年到1948年的户籍登记档案里,凭着姓名、籍贯、任职单位这些关键信息反复比对筛查。 没多少日子,吴石、陈宝仓、聂曦三位烈士的户籍卡原件就被找了出来。 这还是这些档案第一次公开亮相,上面的每一个字、每一处墨迹,都藏着英烈们在南京生活与奋斗的痕迹。 拿在手里的户籍卡已经泛黄,纸页边缘有些磨损,手写的字迹却依旧清晰。 吴石的卡片上写着他当时50岁,在“国防部史料局”当局长,家住“湖北路翠琅村1号”。 陈宝仓48岁,任职于“国防部”,住所是“丰富路342号”。 最年轻的聂曦29岁,同样在“国防部史料局”工作,住的地方登记为“炮标”。 三张卡片上都贴着当年的照片,吴石神情沉稳,陈宝仓目光坚毅,聂曦英气勃勃,这些定格的容颜,让那些只存在于史料里的名字突然变得鲜活起来。 更让人动容的是,档案馆还找到了他们家人的户籍卡,吴石的妻子王碧奎和六个子女,陈宝仓的妻子陈师文通和女儿陈禹芳,聂曦的妻子高申、女儿聂钦还有兄弟聂磊。 这些名字让我们看到,英雄身后也有牵挂的家庭,他们的潜伏岁月里,藏着对家人的愧疚与思念。 这些户籍卡记录的日子,正是三位英烈在南京秘密开展革命工作的时期。 1949年,全国解放的曙光初现,台湾的战略地位愈发重要,吴石、陈宝仓、聂曦三人临危受命,带着使命赶赴台湾,继续在敌人的心脏里潜伏。 当时吴石已是“国防部参谋次长”,这个身份让他能接触到台湾战略防御的核心情报,这些情报对解放军渡海作战至关重要,他也因此被称为“密使一号”。 陈宝仓是保定军校的高才生,在敌营里人脉深厚,一边搜集情报一边做统战工作,聂曦则以副官身份为掩护,帮两人搭建起严密的情报传递网络。 三人配合默契,在台湾的白色恐怖中悄悄传递出无数关键信息。 可谁也没想到,1950年,叛徒的出卖让他们的身份彻底暴露。 面对敌人的严刑拷打和威逼利诱,三人没有吐露半个字的机密,最终坦然走向刑场,用生命践行了对革命的忠诚。 这批户籍卡的公开,不只是多了几份历史文件那么简单。 它和之前国家安全部解密的档案能对上号,把三位英烈从南京潜伏到台湾就义的整个历程,串成了一条完整的证据链。 过去我们讲隐蔽战线,总觉得那些故事离我们很远,可这些户籍卡上的住址、职业、年龄,都是最接地气的细节,让我们看到英雄也是普通人。 他们在寻常巷陌里生活,在办公桌前伪装,在家人面前隐藏心事,正是这份“普通”,让他们的牺牲更显伟大。 吴石、陈宝仓、聂曦从来不是孤军奋战,还有无数隐蔽战线的战士把生命留在了台湾。 他们拿着国民党的高薪,住着体面的房子,表面上是风光的“高官”“精英”,背地里却在为民族统一冒险。 这种“双重身份”的背后,是刻在骨子里的信仰,他们知道潜伏意味着什么,知道一旦暴露就是死路一条,可没人退缩。他 们没有在战场上冲锋陷阵的赫赫战功,甚至牺牲后连名字都不能公开,可正是他们用生命传递的情报,为国家统一扫清了不少障碍。 他们的“无名”,恰恰是最厚重的功名。 《沉默的荣耀》这部剧的价值,就在于用老百姓看得懂的方式,把这些遥远的历史讲了出来。 大陆观众通过剧集了解到英烈的壮举,台湾也有不少人第一次知道,那些被刻意模糊的历史里,藏着这样一群为民族大义牺牲的人。 剧集的热播带动了史料公开,史料公开又让剧集的故事有了更坚实的支撑,这种文艺传播和史料实证的结合,让两岸同胞都能触摸到这段共同的历史记忆。 那些泛黄的纸页会褪色,但英烈们的忠魂永远鲜活;那些隐秘的故事曾沉寂,但民族的记忆从未消散。 每一份史料的公开,都是对英雄的告慰;每一次对历史的回望,都是对精神的传承。 【评论区聊聊】你还知道哪些隐蔽战线英雄的故事? (信源:找到了!吴石将军户籍卡首次公开——北京日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