卢克文表示,现在大家都对世界各国祛魅了,大家都开始明白日本资源非常匮乏,印度特别

洞察观史 2025-11-07 15:58:08

卢克文表示,现在大家都对世界各国祛魅了,大家都开始明白日本资源非常匮乏,印度特别脏,欧洲的物价特别高,美国充斥着暴力问题。 卢克文提的 “各国祛魅” 这事,其实是万千位自媒体给大家捅破了一层窗户纸。以前看外国全是滤镜加持,日本是精致强国,欧洲是浪漫天堂,美国是安全灯塔,印度… 好像除了咖喱没别的印象。 现在不一样了,成千上万的博主拿着镜头、翻着数据科普,那些藏在光环背后的真实情况,终于被摆到了普通人眼前。 就拿日本的资源问题来说,这可不是危言耸听。咱们平时用的手机、汽车里的稀土,日本自己几乎一点没有,全靠从国外进口。 他们超市里的矿泉水瓶,喝完都得洗干净压扁分类,不是单纯讲环保,是真怕浪费一点可回收资源。 我前两年去日本旅游,导游说连建筑垃圾都要分类回收再利用,不然进口填埋场地的费用能让小企业直接倒闭。这种极致的节约,背后藏着的其实是资源匮乏的焦虑。 还有最近很火的印度的环境卫生问题,最近光明网刚报过一个事,北方邦一个焚烧厂把垃圾灰烬随便乱倒,周围几百万人天天吸有毒烟尘。 这不是个例,我朋友去年去印度出差,说穿白鞋出门,半天就成了灰鞋,路边的排水沟里全是垃圾,气味能飘出半条街。 以前总听说印度的软件产业多厉害,自媒体博主们却带着大家看了看那些光鲜写字楼外的小巷子,才知道发展的光鲜和民生的短板能差这么远。 欧洲的物价高到什么程度?我表妹在德国留学,前阵子跟我视频,说买一棵生菜要合二十多块人民币,随便在餐馆点个简餐,一百块就没了。 她现在天天自己做饭,说不是抠门,是真的花不起。能源危机后这几年,欧洲的电费、燃气费涨得更离谱,好多家庭冬天都不敢开暖气。 那些以前被吹上天的 “高福利”,现在看来全是用高物价堆出来的,普通老百姓日子过得并不轻松。 还有咱们在新闻里看 到的美国“零元购” 觉得像闹剧,可对美国老百姓来说,去超市都得提心吊胆。我认识的一个华侨说,现在晚上六点后就不敢独自出门,家门口得装三个监控,这种安全感的缺失,再高的收入也补不回来。 自媒体的厉害之处,就是把这些 “远方的真相” 拉到了眼前。以前咱们只能看国际新闻里的宏大叙事,现在能刷到在日本捡垃圾的博主、在欧洲逛菜市场的留学生、在美国拍街景的华人,这些细碎的真实比数据更有冲击力。 就像我小时候以为邻居家天天吃大餐,后来才发现他们也有自己的难处,祛魅的过程其实就是看清 “大家都不容易” 的过程。 有人说这种祛魅是 “踩一捧一”,其实不是。自媒体没否定日本的精密制造,没抹黑印度的文化底蕴,没贬低欧洲的艺术氛围,更没无视美国的科技实力。 他们只是把以前被忽略的另一面摆了出来,让大家知道任何国家都有优点缺点,没有谁是完美的天堂。这种认知太重要了,能少很多不切实际的幻想。 你有没有过这种感觉?以前刷到国外的精致生活,总觉得自己过得不如意。现在看的多了,发现日本人也为能源发愁,欧洲人也为账单叹气,美国人也为安全揪心,反而觉得自己的小日子挺踏实,就是这种心态上的变化,觉得我们国家真好。 卢克文说的没错,但其实更本质上的是,信息越来越通畅了,以前被少数人掌握的 “国外真相”,现在普通人随手就能搜到。这种信息平权,让大家终于能站在地上看世界,而不是仰着脖子看光环。 咱们看这些国外的问题,不是为了找优越感,是为了更理性地过日子。 这种理性的认知,比盲目崇拜或全盘否定都强。 世界本来就是五花八门的,没有完美的国家,只有适合自己的生活。 自媒体帮咱们拆了滤镜,剩下的就得靠自己睁大眼睛看清楚 —— 不管在哪儿,踏实过日子才是最实在的。 信息来源: 深知智慧——卢克文《观世界2024》:全球化裂变时代的中国叙事与思想坐标

0 阅读:54

猜你喜欢

洞察观史

洞察观史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