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两位高僧曾是红军中的高级干部,因队伍投敌叛变,又遭受敌人的搜捕,两人被迫选择出

古史 2025-11-07 14:22:06

这两位高僧曾是红军中的高级干部,因队伍投敌叛变,又遭受敌人的搜捕,两人被迫选择出家为僧。他们正是曾任赣南军区政委的钟循仁与曾任闽赣省苏维埃政府主席的杨道明。   江西兴国的红土地上,曾走出两位让反动派闻风丧胆的苏区干将,后来却在福建永泰的古寺里,以青灯古佛为伴度过半生。   他们就是钟循仁与杨道明,两段看似割裂的人生,藏着最动人的信仰坚守。   1927年的革命烽火中,钟循仁举起了拳头入党,没多久就带着乡亲们搞起了兴国高兴圩农民暴动。   从崇高一带的游击大队副大队长,一步步做到兴国县委书记,后来更是挑起了闽赣省委书记的重担。   在闽赣根据地,他带着红十二、十七、十八团在清流、宁化一带辗转游击,把当地的反革命势力打得抬不起头。   几乎同时,比他小五岁的杨道明也踏上了革命路,1930年参加革命后,他发动群众建农会、分田地,很快就崭露头角,33岁就当上了兴国县苏维埃政府主席,后来又接任闽赣省苏维埃政府主席。   在任上,他看到肃反扩大化把不少好干部错杀,立马撤了省肃反委员会主任的职,定了条铁规矩:杀人必须有实打实的证据,就这么把乱杀人的风气给刹住了。   他还搞了个“日清月结”的财政制度,把苏区的军需供应打理得井井有条,不管是反“围剿”还是红军长征的后勤,都靠他这份细致撑着。   1935年的春天,两人的人生迎来了最黑暗的时刻。   3月里,中央分局一封电报砸下来,说以后不再用电报联系,闽赣的斗争得靠自己。   这份电报让整个根据地的人都揪紧了心,可没等大家缓过神,4月在明溪的沙溪宿营时,敌军突然偷袭。   那天夜里炮火连天,黑灯瞎火的根本没法联络,部队一下就被打散了,红十二团也没了踪影。   到了5月,队伍退到永泰紫山,没想到军区司令员宋清泉这些人竟然动了叛变的心思,偷偷跟敌人谈条件。   钟循仁发现后急得跳脚,开会苦口婆心劝说,可终究没能拉回这些动摇分子,宋清泉带着大部队下山投敌,山上只剩下钟循仁、杨道明等七个人。   突围出来后,两人彻底陷入了绝境,他们都是反动派悬赏捉拿的“共匪”头目,回老家就是自投罗网。想   找党组织,可从3月起就断了联系,连中央分局在哪都不知道,杨道明还患上了严重的肺病,根本经不起长途跋涉。   就在走投无路的时候,秋垄九座寺的妙智法师指了条路,两人辗转到了永泰的闇亭寺,决定剃度为僧。   钟循仁改名叫黄家法,法号妙圆;杨道明化名谢长生,法号馨扬。   从此,苏区的两位干将,成了古寺里的修行僧人。   在闇亭寺的日子里,两人从没丢过心里的那份坚守,钟循仁当了住持后,带着僧人开垦荒地,种粮种菜,把寺庙打理得自给自足。   他平时话不多,可心里一直装着革命往事,常常偷偷写些诗词,字里行间都是对老战友的怀念。   1981年他临终前,还拉着杨道明的手叮嘱:“千万别跟外人说我们的过去。”语气里满是没能回到组织的愧疚。   杨道明比他更“入世”,继任住持后,不仅把寺庙管理得井井有条,还带着僧众开荒种田,交售爱国粮支援国家建设。   1945年他被误抓入狱,不管怎么拷打审问,都没吐露自己的真实身份。   改革开放后,他当上了省政协委员、省佛协副会长,没闲着,带头筹集资金修复了闇亭寺、方广岩这些寺庙,让这些地方成了旅游景点。   他还拿出钱来,给长庆、盖洋这些地方修路建桥,捐钱建学校、赈济灾民,周围的老百姓提起他都竖大拇指。   1990年,80岁的杨道明觉得不能再瞒下去了,主动找到组织,交出了钟循仁的照片、家信和诗词手稿,把这段尘封了53年的历史说了出来,也解开了钟循仁下落不明的历史疑团。   1999年,杨道明在能仁寺圆寂,享年90岁。   革命年代,钟循仁临危受命,带着队伍在枪林弹雨中游击,靠的是对革命必胜的信念;杨道明在苏区纠正肃反错误、打理财政,凭的是对群众的责任。   到了古寺里,这份信仰换了种形式延续。   钟循仁沉默一生,用农禅并重守护着内心的忠诚,临终的愧疚里藏着对党的赤胆忠心;   杨道明入世行善,修路助学、救灾济民,把对群众的爱从苏区延续到了古寺周边。   他们没在绝境中背弃信仰,也没在修行中忘记初心,身份变了,可心里的那份担当从来没变过。   真正的信仰从不是挂在嘴上的口号,是顺境时的冲锋,是绝境时的坚守,是一辈子不改的初心。   钟循仁和杨道明用一生证明,初心不分场合,坚守不论身份,只要心里的火没灭,走到哪里都是对信仰的践行。   从苏区干将到古寺高僧,他们的人生跨越了两个世界,却始终守着一份初心。   ‌【评论区聊聊】对于这两位革命先辈的故事,你有何看法? (信源:红色故事——经过战火洗礼的佛门高僧——永泰档案 钟循仁:从省委书记到落发为僧——中共党史网官方网站)

0 阅读:2
古史

古史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