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国之声11月6日晚报道:“荷兰芯片制造商安世半导体表示,不再为过去几周内在中国生产加工的产品提供质量担保。 安世半导体荷兰方面周四(11月6日)宣布,不能再保证在10月13日之后在中国进行进一步加工的半导体是正品,并且符合质量要求。同时,安世半导体表示对解决这场危机持乐观态度。” 这事压根不是突然冒出来的,根子早就埋在了荷兰政府的政治干预里。早在9月30日,荷兰政府就发了个行政令,硬是插手安世半导体的内部事务,后来荷兰企业法庭还做出了剥夺中国企业股权的裁决,把闻泰科技间接持有的安世股份表决权都交给了所谓的独立管理人接管。 这还不算完,荷兰政府还规定安世的战略决策比如迁业务、聘高管都得它批准,而且一管就是一年。 这种赤裸裸的干预直接把企业内部搅成了一锅粥,安世中国的员工系统权限被断、工资停发,全球销售副总裁张秋明被荷兰方面单方面免职,可安世中国压根不认,说这不符合中国法律,张秋明的职务压根没变。 矛盾越闹越大,到10月26日,荷兰安世干脆撕破脸,单方面停止给中国东莞的封装测试工厂供应晶圆,还倒打一耙说安世中国拒付货款,可实际上是荷兰安世欠着东莞工厂高达10亿元的货款没给。 要知道东莞这工厂可是安世全球的核心基地,承担了70%的封装测试产能,停供晶圆等于直接卡断了核心生产环节。 更有意思的是,荷兰方面选的10月13日这个时间点也很微妙,刚好就在大陆扩大稀土出口管制的第二天,虽然稀土管制主要影响的是半导体设备制造,但也侧面反映出全球半导体供应链正处于敏感时期,荷兰安世这时候发难,难免让人怀疑是借题发挥。 面对荷兰方面的刁难,安世中国早就硬气回应过。10月23日就发了致客户信,直言荷兰管理层在散布不实信息,故意质疑产品质量就是想干扰客户决策。 安世中国明确说了,所有在华生产的产品都符合中国法规和安世的技术标准,出厂前都经过了严格检验,而且当时库存充足,能稳稳定供给到年底,甚至已经在找新的晶圆来源,打算明年就无缝衔接上产能。这话说得明明白白,质量根本没问题,荷兰方面拿质量说事纯粹是找借口。 荷兰安世一边喊着没法保证质量,一边又说对解决危机乐观,这乐观劲儿来得蹊跷,其实全是因为中美荷之间的博弈有了新动向。 11月6日荷兰经济大臣卡雷曼斯都放话了,说中美达成了经贸协议,安世中国的芯片很快就能送到全球客户手里,荷兰安世自然得跟着表个态,说欢迎这个协议,还提美国暂停了所谓的“穿透规则”一年。但这乐观里全是心虚,毕竟造成这一切混乱的始作俑者就是荷兰政府。 商务部11月6日都明确说了,是荷方不当干预才搞乱了全球半导体供应链,荷兰得负全责,而且中方早就批准了相关出口许可,还给符合条件的豁免,一直在努力推进恢复供货。说白了,荷兰安世的乐观不是自己解决了问题,是中方给了台阶,也是国际压力逼得他们不得不松口。 更讽刺的是,荷兰安世嘴上说没法保证中国产的产品质量,却承认欧洲和亚洲其他地区的工厂都正常运营,还强调那些产品用的是原装晶圆和批准材料。 这就露出了马脚——要是真担心质量,怎么偏偏只针对中国工厂?要知道安世70%的产品都得靠中国工厂封装,剩下的30%才在马来西亚、菲律宾加工,中国工厂的生产标准和工艺一直都是和全球统一的,之前从没出过这种质量质疑,怎么荷兰政府一干预,质量就“出问题”了? 显然是把质量当幌子,本质上是想通过这种手段施压,维持自己在企业控制权争夺中的优势。 这场闹剧最受伤的其实是全球产业链上的企业,尤其是德国车企这些安世的大客户。安世的芯片广泛用于汽车电子等领域,供应链一断,车企的生产就得受影响,之前就有消息说因为供应问题,部分厂商都在担心交货延迟甚至停产。 荷兰安世放着好好的生意不做,跟着政府搞政治操弄,最后坑的是自己的客户,也砸了自己的招牌。要知道中国不只是生产基地,更是大市场,安世自己也说中国业务是长期战略的重要部分,真把中国市场和企业得罪透了,最后损失的还是他们自己。 现在看来,荷兰安世喊着不保证质量,和之前有些势力嘴硬“没在怕”一样,都是装出来的。安世中国早就做好了两手准备,库存够撑到年底,新晶圆来源也在推进,根本不怕他们卡脖子。 商务部也明确站出来撑腰,要求荷方停止干预企业事务,维护供应链稳定。荷兰安世心里清楚,真闹下去对自己没好处,所以才借着中美协议的机会喊乐观,想顺坡下驴。 这事说到底,根本不是质量危机,而是一场由政治干预引发的供应链风波,荷兰安世拿质量当借口的小把戏根本站不住脚。中方一直抱着负责任的态度维护供应链稳定,但也绝不会容忍企业被无端干预。

